端午节后,乐至县龙门乡农科村10组贫困群众唐克均拿着自己的户口簿坐着村主任的三轮车去银行办贷款。他准备借助金融扶贫的契机,贷款入股村里新建的生猪养殖小区。唐克均告诉记者,他们投入资金后,有专业的养殖企业为养殖小区提供技术支持、日常管理及销售服务。“养殖小区建成后,由村上统一管理,我们就坐等每年利润分红。”
农科村建起养殖小区,贫困户出资当“甩手掌柜”,脱贫路上又多了一份长效保障。创新脱贫,在农科村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创新脱贫 村里建起“养殖小区”
农科村有贫困户110户226人,大多家庭致贫都是因病或者上有老下有小负担过重,贫困户缺少劳动力成了阻碍脱贫的最大“拦路虎”。“我们知道有金融扶贫政策,但都没有那个胆量去贷款来自己发展产业,生怕搞亏了还不上国家的钱。”唐克均说。
为切实用好政策,解决好贫困户发展信心不足的问题,农科村利用村里固有优势,率先提出让贫困户抱团发展的模式,以“龙头企业+村集体+贫困户”的帮扶发展模式,三方合作成立圈舍达3000余平方米的生猪养殖小区,吸纳有意愿的38户贫困户共同参与发展产业,帮助他们长效脱贫致富。驻村第一书记龚明强告诉记者,这种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贫困户自身发展的弊端,养殖更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极大地降低了贫困户养殖过程中的风险,让他们的利益更有保障。养殖小区将依托在该村发展的四川圣美园农牧有限公司,全程进行技术培训和生猪销售,由村里组织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切实解决劳动力缺失阻碍家庭发展瓶颈问题。
据了解,养殖小区建成后,生猪存栏量可达2000头,年出栏量将达4000头。龚明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一头猪的净利润150元计算,养殖小区一年利润可达60万元,入股贫困户每年分红将达8000元左右。
资金入股 贫困户当起“甩手掌柜”
今年的端午节对唐克均来说意义非凡,他特意从打工的福建赶回了家。节后,唐克均到银行办理金融扶贫小额贷款,打算贷款5万元入股养殖小区。
唐克均一人要赡养两个老人和抚养一个正在读书的小孩,虽然他常年在外打工,但挣的钱也仅够一家人糊口。由于缺少劳动力,家里的生产生活状况很难得到明显的改善。5月中旬,当村干部打电话告知他村里有这么一个发展项目,征求他是否愿意入股时,他便一口答应了下来,趁着端午节放假赶回来完善相关手续,入股养殖小区。
唐克均告诉记者,村里建的养殖小区,为他家脱贫致富增加了门路。“如果村里不这样搞,我也不可能在家里养得起猪,现在村里这样进行全托管,既让我们享受到的政策资金有了好的用处,也让本就稀缺的劳动力腾出来做其他事情,为脱贫致富创造更多条件。”唐克均说,再过两天把事情处理完后,他又会返回福建继续打工。
农科村6组贫困群众张素英从去年开始自己在家养牛,当她得知村里要建养殖小区时,毫不犹豫地参与了进来。她表示,养殖是一个有风险的行业,只有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才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有了技术支撑和完善管理,给猪买保险就是对他们利益最好的保障。这个项目实施后,脱贫将更快更好地实现。
养殖小区的实施,让全村贫困群众看到了希望。他们认为这种模式既解放了他们自身的劳动力,又让他们做“甩手掌柜”也能实现长效稳定的经济收益,为他们的脱贫插上腾飞的“翅膀”。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孙正良)5月26日,乐至县妇联携手爱心家长到孔雀乡八角庙村开展庆“六一”关爱留守儿童暨“情寄留守爱暖童心”活动,陪伴留守儿童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乐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