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重大决策部署,会展业应当主动作为,也必须有所作为。2013年,我们重点将从两个方面着力。”展望2013年,四川博览局局长慕新海坚定而自信,“一方面,充分发挥西博会龙头带动作用,通过在全省四大城市群有条件的城市设立分会场,不断提升主题市(州)活动水平等,推动全省会展业多极发展,实现次级突破。另一方面,大力争取国际性展会活动落户四川省二、三线城市,加快培育仅次于西博会的次级展会和次级会展城市,全面提升四川省开放型经济水平。”
开放开发 西博会一马当先
四川开放发展的军功章上,清晰地记录着西博会的巨大贡献。
2012年9月,在第十三届西博会展馆内,已是第二次莅临西博会的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项目服务厅总干事麦守信看得格外仔细,一大批全球领先展品和技术深深吸引了他——最清洁的天然气能源、极具市场潜力的生物医药和物联网技术、最大的等离子玻璃触摸电视墙、最先进的智能手机、最清晰的3D电视……均首次在西博会上展出。而这届西博会上入列“首次”的还有常年在迪拜举办的马来西亚服务展和大韩优秀商品展、韩国旅游展、中国香港时尚馆等。
在这位纵横国际采购领域的权威人士看来,西博会的开放效应、集聚效应令人震撼,特别是这届西博会汇集逾4000家各国企业,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西博会受到越来越多国际组织和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关注与重视,不仅仅体现在日益国际化、专业化的展览展示上,还体现在一系列国际性活动中,首次举办“中国—欧盟商务合作圆桌会议”并发表《中欧商务合作2012成都宣言》;首次举办“选择美国——四川企业投资美国推介暨洽谈会”,美国8个州组团参会;首次举办“中国四川——美国密执安州经贸合作洽谈会”,美国密执安州州长率团参会;首次举办中英商务论坛……
据初步统计,自第九届西博会以来,境外国家和地区共举办国际性经贸活动36项,其中亚洲17项,欧洲14项,美洲5项。西博会作为西部地区走向世界的窗口和桥梁作用充分彰显。
发轫于西部大开发的西博会,历经13年成长进步,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最大窗口和最佳平台,为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服务四川充分开放合作战略作出了积极贡献,下面这组数据就是最真实的注脚:首届西博会投资签约额仅137.6亿元,第十届已突破5000亿元,第十三届首次突破万亿大关,特别是从第十届西博会开始,投资签约额每年至少递增1000亿元;截至2012年10月,在商务部参与主办的43个国家级国际性经贸类展会中,西博会投资签约额和贸易成交额均位居全国第一;四川省第九届至第十二届西博会签约投资项目年平均履约率达97.6%、开工率达92%。
这些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作为四川扩大开放的重要抓手和检验经贸成果的有效平台,西博会在迈向更大规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的道路上坚持进行着有益尝试和探索,不断创新办会体制机制,积极建立国际合作交流机制,不断探索完善专业化市场化机制,推动形成经贸成果倒逼机制,坚持 “四化六结合”发展路径,即专业化办展、品牌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国际化拓展,政治与经济、展览与论坛、投资与贸易、内贸与外贸、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作为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永久会址、政府大型会展主办场地和大型高层商务活动中心平台、天府新区重大核心项目之一,于第十三届西博会期间奠基。博览城建设将为西博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为推动四川成为中国会展经济新的增长极、促进西部地区开放开发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见证者和推动者,西博会的发展历程与四川由内陆盆地走向开放前沿的步伐密不可分,以西博会为龙头的四川会展经济,正势如破竹地助推大开放的四川以更加主动有为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大舞台。
内引外联国际活动对话全球
“我一直很想来四川亲眼看看这个充满活力的地方。”2012年12月21日,韩中亲善协会会长、韩国新国家党政策委员会前议长、四届国会议员李世基看到久违的四川博览局朋友时高兴地说。
这是“天府四川·日本(韩国)行”活动的一个回访镜头,也是四川博览局成立以来,主动作为,内引外联,积极策划和承办大型对外开放活动,探索搭建推动四川充分开放合作的国际性长效平台的一个剪影。
大力引进来,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性展会纷纷落户四川。
2010年,经过积极争取,素有“中小企业达沃斯”之称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中小企业峰会首次落户中国西部,并连续在四川省成功举办两届,拓展了川企融入全球经济和四川充分开放合作的新局面。
2012年,第七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首次在西部城市成都举办,参展企业规模、特装展位面积、参展产品科技含量、四川参展规模及质量均创历届之最,投资贸易签约总额达187.9亿元,初步建立了四川省与环太平洋20个成员经济体的合作联系,为搭建开放平台奠定了基础。
同年,第八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首次在成都举办,参展国家、地区和省(区、市)数量均超历届,现场签约和意向项目成交额达到125亿元,比上届增长17.3%,为四川省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积极走出去,精心策划和承办有关对外开放活动。
2011年4月,四川博览局积极争取国新办支持,精心策划并承办了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 “感知中国·印度行——四川周”活动,拉开了“中印交流年”的序幕,通过图片展示、旅游推介、美食品鉴、经贸洽谈、文艺演出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经贸推介活动,全方位展示了开放的四川、美丽的四川、生机勃勃的四川,促进了四川和印度在经贸、文化、科技、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2012年,作为外交部确定的中日韩“民间交流友好年”系列活动之一,为期10天的“天府四川·日本(韩国)行”活动于当年5月开展,长虹电器、久大盐业、九洲电器、资阳南骏汽车、攀枝花钒钛产业园等企业和开发园区的100余位代表,分别与日本索尼、东芝及韩国三星、LG、SK等企业进行了经贸洽谈,签订投资和贸易合同金额12.5亿美元,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四川省同日韩在经贸、文化、教育、农业、旅游等多个领域的交流合作。
同年,省领导率队出访南亚、东南亚四国,深入考察调研,形成了四川南向开放合作专题调研成果。追溯到2010年,成立不到一年的四川博览局便组织承办了“四川对外开放与南亚区域合作研讨会”,为四川走出去开展与南亚地区的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慕新海透露,今年将策划开展“天府四川·美国行”活动,进一步深化四川省同欧美国家的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着力打造四川更多走向世界、对话全球的国际性开放平台,为全面提高四川开放型经济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科学规划 会展布局多点多极
2012年9月27日,几十家英企和川企汇集汶川县映秀镇学术交流中心,好一派热闹景象。
这是西博会首次走出成都举办活动的现场,更是四川博览局按照四川会展业发展规划布局,推动全省会展业发展实现次级突破的具体体现。
2010年,四川博览局和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共同组成调研组,深入18个市(州)了解会展市场和产业需求等情况,行程3000多公里,并同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多次举行座谈,历时1年半,形成了《四川省“十二五”会展业发展规划》,并经省政府批准后于2011年6月正式对外公开发布。
《规划》明确指出了四川省会展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展馆、专业办会企业和相关人才高度集中于成都市的现状,提出了四川省会展业 “一核、两极、三带”的战略目标,即“一核”集聚(成都市)、“两极”联动(九寨沟和西昌)、“三带”发展(成都平原会展城市群、川南会展城市群和川东北会展城市群),形成层级分明、各具特色的全省会展城市体系。
如今,当初的规划蓝图正逐步变成现实。
西博会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第十三届西博会上,首次举办的中英商务论坛吸引了英中贸易协会副总裁刘慧明携众多英企前来寻找商机,柬埔寨旅游部副国务秘书帕克·索克姆和泰国总商会主席张永辉等也专赴汶川,探讨旅游交流和商务合作。最终,汶川收获大单:与国内外客商签下7个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总金额107.4亿元。
“我们把会展业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板块,借助西博会的平台,不断引进、承办论坛和会务等,以此来提升旅游产业和自身的品牌形象。”汶川县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西博会还通过设立主题市(州),加强与市(州)的互联互动。2011年,甘孜州成为西博会首个主题市(州),签订投资合作项目18个,投资金额达44亿元,取得丰硕成果。2012年,作为西博会第二个主题市(州),凉山州同样硕果累累——签约76个项目,总投资717.65亿元,同比增长135.9%,其中全州有8个县(市)签约额超过30亿元。同时,继前两届西博会上与津巴布韦、荷兰分别签署烟叶生产技术合作协议和花卉产业合作协议后,凉山州又与东南亚最具影响力的泰国正大集团联手打造“西部地区绿色食品产业航母”。
成都市作为中国会展名城和四川会展首位城市的地位不断巩固。据初步统计,2012年,成都全市共举行各项会展节庆活动452个,其中国际会议74个、国际性展览38个,意味着几乎每天都有会展节庆活动,平均每3天就有一次国际会展活动。特别是成都国际车展、春季全国糖酒会、全球汽车论坛、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重大展会活动聚焦世界目光,备受关注,影响广泛。同时展览面积超过270万平方米,拉动消费超过420亿元。
在《规划》的指导和四川博览局的大力支持下,绵阳、德阳、宜宾、泸州、广安等地奋起直追,近年来所办展会活动不断增多,展会规模不断扩大,成效越来越好,影响力显著提高,会展经济格局显现。
2010年,在四川博览局的精心策划和大力推动下,2010APEC中小企业峰会在宜宾举办,这也是四川省首次有国际性活动走出成都到其他城市举办。该峰会的成功举办,搭建起了当地与惠普、沃尔玛、IBM等世界500强企业及亚太地区中小型成长企业的交流合作与产业对接的平台,有力推动了四川省次级城市的开放发展。
2011年,泸州举办各类会展节庆活动9个,展览总面积约146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收入达1300多万元。绵阳举办各类会展节庆活动8个,展览总面积约21.2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收入达2100多万元,其中举办的首届绵阳国际汽车展成交额2.6亿元。
凉山的“火把节”、广元的“女儿节”、宜宾的中国白酒文化节、自贡的盐帮美食节等,精彩纷呈,亮点突出。
不少市(州)的会展职能机构纷纷筹建或设立,与会展产业布局形成齐头并进之势。
2012年初,四川省第一个县级博览局——汶川县博览事务局宣告成立。同年,眉山、资阳等市级博览事务局也先后成立,为促进当地会展经济快速发展和支撑全省会展产业多点多极发展提供了机构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推动全省会展业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延伸,从‘一核\’提升向‘两极三带\’突破。”慕新海信心满满。
他描绘了一幅全省会展发展的阶段图——根据各市(州)会展业发展情况、地方产业特色以及城市条件分批次打造会展体系。
第一批将重点打造以泸州、绵阳、眉山为主的3个二线会展城市,同时把九寨沟和西昌打造成为国际会议目的地。第二批则重点打造广安、遂宁、南充、宜宾、资阳等城市,力争用5—10年的时间推动5个市(州)的会展业有明显发展,并在地方服务业发展中占据优势地位。
同时,努力争取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和中国食品博览会长期落户四川,争取更多国际性活动落户成都市以外的市(州),带动市(州)会展业加快发展。
百花齐放多奇妍,蜀州大地春满园。全省各地会展业竞相跨越的态势,迎来了四川省会展产业发展的新篇章,也必将支撑起四川省充分开放合作的新格局,全力促进四川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西博会成绩单
第一届(2000年)
参展参会国家和地区
17个
境外客商
138人
展览面积
5万平方米
投资签约额
137.6亿元
第十届(2009年)
参展参会国家和地区
88个
境外客商
2万人
展览面积
15万平方米
投资签约额
5911.4亿元
第十三届(2012年)
参展参会国家和地区
88个
境外客商
逾2万人
展览面积
20万平方米
投资签约额
10526亿元
新闻推荐
服务业增加值目标今年将再上台阶推动现代商务跨越发展服务业②□本报记者曾小清目前除成都外,全省尚未出现服务业增加值1000亿元级的第二梯队——这是四川省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首位城市”领先发...
资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