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省政府推出“万企出国门”的国际市场拓展计划。
1月17日,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的机车便已在宜宾港开启通江达海的全新通道,成为“四川造”从内陆出海“首单”。这一具有破冰意义的事件对更多“四川造”走向国际市场将带来深远影响。
□本报记者 钟晓晴
打造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港口平台
“与宜宾港进行铁水联运启动不到两个月,已发出300多个标箱。”在17日的宜宾港开港运营3周年总结会上,南车资阳机车相关负责人介绍。内江市铁萌综合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杜伟说:“有了宜宾港,从昆明到上海的货物,不再绕道广西防城港,大大节省了运输成本。”
2008年,宜宾港开建之初就牵手上港集团,双方的合作让宜宾港实现高平台起步,实现信息、业务、管理“三个一体化”。从零标箱起步,到去年运输量突破6万标箱,今年宜宾港将运营目标定为突破10万标箱。
宜宾港不断超越自己——
成为二类水运口岸,拥有公用型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成为川南地区乃至四川发展外向型经济、进行对外贸易业务的大型港口平台;
港内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加快建设,该中心的建设投用不仅将为企业货物进出口带来更大便利,还将有效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和降低企业负债压力;
去年1月17日,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同年,省委省政府将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确定为全省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宜宾港已成为上港集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丁向明认为,随着南车机车从宜宾港通江达海后,宜宾港已逐步具备将上海自贸区等改革开放最前沿的体制机制复制、扩大到四川乃至更广阔的西部内陆地区的条件,宜宾港将形成更大产业聚集力。
打造长江源头航运中心
“宜宾港的国际化让我们尝到发展甜头。”作为全国纺织行业出口量最大的企业,宜宾丝丽雅集团董事长冯涛透露,通过宜宾港丝丽雅实现年节省运输成本700万元。
当南车、东锅、久大盐业、丝丽雅等川企依托宜宾港抢抓国际市场时,当宜宾港不断增强“开放”功能、用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撬动川内产业重构时,宜宾也加速了依托港口及区位等优势抢先发展的步伐。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的产业聚集度成倍增长——2011年以来,这一区域的年固定资产投入从40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80亿元,投资构成从基础建设为主、产业建设为辅转为产业建设为主、基础建设为辅。
目前,在临港经济开发区,天原集团PVC新材料产业园(首期)、美顺达印刷包装、麦加乐食品等项目全线投产,西南轻工博览城、临港物流中心等项目建成投运,西南装备贸易城、金川电子磁电产业园、汽车商贸中心等项目建设正快速推进。同时,中汽零、北大荒集团等20余个大项目有望在今年内全部落地临港经济开发区。
1月15日,宜宾市市长徐进前往国家发展改革委汇报宜宾港及区域交通枢纽建设情况,目的明确——力争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宜宾打造长江源头航运中心纳入规划。
在宜宾市的发展规划中,长江、枢纽等词已成为全市发展战略:如打造长江上游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构建全省通江达海交通枢纽中心、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川滇黔区域接合部综合交通枢纽等。
新闻推荐
——简阳中学校长杨勇军谈课改□本报记者向朝伦听课校长——这是人们对简阳中学校长杨勇军的称呼。杨勇军每学期在校要听100多堂课,平均每周10堂以上。他说,课改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改革,课改的关...
资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