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冯余冬
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四届“世界水日”。虽然联合国确定“世界水日”已有24个年头,虽然同步开展的“中国水周”宣传活动也已经年,但与其他一些热热闹闹的节(日)相比,世界水日对大多数国人来说,仍然相当陌生。现在,我们就借此来说说有关水的话题。
水是生命之源。水孕育了生命,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从最低等的微生物到最高等的人类,没有任何一个物种能够离开水而生存。就以我们人为例。有人说,女人是水做的,其实,我们所有人都是由水做成的,因为我们人体70%以上的构成都是水。人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须臾离不开水。仅就人的生存而言,可以这样说,可以没有电、可以没有车、可以没有煤和天然气,甚至可以没有现代的一切物质文明,但绝不能没有水。除了食物,水是人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资源。离开了水,生命都难以为继,更遑论人类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了。其实,这些浅显的道理人人都懂,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却对水的重要性熟视无睹,不爱惜水资源、不节约用水的现象比比皆是,水的浪费大得惊人,却不知,水危机正悄悄逼近。
水危机是一个全球性难题。在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看看这些数据吧:我国水资源总量占全球的6%,而人口却占全球的23%左右,人均水资源量仅有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被列为世界上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而年用水总量已经突破6000亿立方米,约占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的74%。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以及随着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对水资源形成的粗放利用和过度开发等,导致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不安全的饮用水,还极大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公共安全。在资阳,水资源同样匮乏,尤其是地处沱(江)涪(江)分水岭的川中丘陵区,更是一片积旱之地,百万旱区群众长期饱尝缺水之苦、用水之难,为了生存之水而历尽艰辛……水危机就在眼前,它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可能是人类的眼泪。
为了唤起公众的水忧患意识,建立一种更为全面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第4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 我国随之将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确定为“中国水周”。这样,一年一度的“世界水日”,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政府、让社会、让人们警醒、反省、思考:面对日益逼近的水危机,我们该如何应对?
就国家而言,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坚决摒弃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模式,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努力改善水生态环境,保障公众饮用水安全,大力建设节水型社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个人而言,节约用水应是日常生活的永恒主题,树立水忧患意识,提升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认知,从自身做起,从每个细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关心水资源、爱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时时处处节约用水,汇集个人点滴力量,就能形成节水的良好社会风尚。
“世界水日”来了,让我们都行动起来,珍惜宝贵的水资源吧!
新闻推荐
“此路一到下雨就烂,就是常说的‘水泥路\’……”3月13日,网友“社会主义好”在资阳网http://www.zyrb.com.cn“我有话对雁江区委书记、区长说”专栏发帖咨询何时改善丰裕镇红星村道路相关问题...
资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