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现为资阳市公路路政管理支队政务中心路政窗口负责人,参加工作以来,自觉把发扬雷锋精神作为人生追求,在圆满完成本职工作基础上,心系被拐儿童,义无反顾做起了一名编外打拐“民警”,书写了精彩的打拐人生。
被拐孩子家庭的“鹰眼”。由于许多孩子年幼被拐卖,寻家登记中提到的线索很少,“门前有条沟”“附近有座桥”“屁股上有个胎记”等不确定信息给志愿者寻亲带来极大的难度。跟进的志愿者总是耐心指导登记人回忆关于家、家人、家乡的习俗、物产等线索。李洪和她的伙伴们常常凭着被拐孩子把肉肉叫“嘎嘎”,鞋子叫“孩子”等仅有的线索转发帖,对获得的各种线索进行筛查、排除、大海捞针,基本确定被拐地点后,再对宝贝回家寻子网登记信息进行搜索,逐一比对,找到疑似家长后协调公安部门做DNA鉴定,最终确定亲子关系。
“打拐办”编外人员。“打拐办”的民警已习惯把李洪作为“打拐办”编外人员参与寻亲任务。2013年4月13日,李洪接到寻找一个名叫竹本洋的孩子的任务。这是四川警方DNA数据已经对比成功,却因无法联系上而迟迟不能相认的积案。根据筛查的信息,李洪联系网站站长通过其他志愿者的各种努力确定孩子在山东滕州,并用了三天时间与雅安的竹本洋家长取得联系并委托雅安志愿者冒着芦山地震余震的危险前往震中芦山找到家长录制了寻亲视频,当晚即传到青海卫视《守望栏目》,在网络及电视上同步播放。6月29日传来消息,竹本洋终于与家人在山东济南团聚。正是李洪与伙伴们的艰辛努力,让警方“打拐办”推进多年的陈年积案终于结案了。
“不抛弃不放弃”信念的坚守者。 李洪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定信念,一次次赢来了被拐孩子的家庭团聚。2013年4月接到2009年2月登记的“杜天涯”家长寻找儿子的任务,由于时间太长,家长留下的电话已成空号,所幸还有一个邮箱,李洪便试着往这个邮箱不定期发送邮件。通过不懈努力,寻找孩子“杜天涯”的帖子与重庆志愿者发的郑伟帆寻家帖信息比对高度疑似,为进一步确认,志愿者们分别与孩子、家长同时在线沟通,对比分析,大量惊人雷同的信息显示郑伟帆就是杜天涯。2014年1月29日,郑伟帆与杜天涯家长DNA比对成功。一个被拐离家多年的孩子,在李洪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回家了!
一个执着于“赠人玫瑰”的天使,一个充满爱心,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她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火一样的热情,点亮一盏明灯,照亮孩子回家的路。
新闻推荐
近日,资阳港华燃气有限公司陆续接到客户反映,有人以安全检查的名义入户安装一种名为“燃气自运安全阀”的燃气用具,并收取每个199元的费用。港华燃气提醒广大用户,要注意甄别来人身份,谨慎购买。...
资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