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拂老龙潭》封面。□ 本报记者 范宇
近日,年近7旬的作家唐晓梦拿到了他刚刚出版的新作《春风吹拂老龙潭》,慈祥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7月7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唐晓梦坦言,该书的出版对其个人而言或许并不那么重要,他更在乎的是,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出版,对“中国长寿之乡”的宣传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那么,《春风吹拂老龙潭》到底书写了什么内容,与长寿雁江有何关联,全书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与企盼呢?
A
看内容——
以老龙潭“甘泉圣水”表达长寿雁江
“2011年,北京大学、地矿部等7个科研单位对雁江区中和镇老龙潭的水进行综合调查、检测、评估后得出结论:老龙潭的水源,水龄4000年以上。”唐晓梦回忆道,“有关专家将老龙潭的水称为远古飘来的‘甘泉圣水\’。”为了追寻“甘泉圣水”的源头,弄清“天生老龙潭”的由来,早已进入花甲之年的唐晓梦,开始走近、发现、认识,并研究、书写老龙潭。
军人出身的唐晓梦,不厌其烦地深入老龙潭水发源地三清村,走访村里的百岁老人,了解他们的共性和特性。同时,他还不断收集散落在民间的传奇故事,希望能够从传说中寻觅到老龙潭水源头的蛛丝马迹。“通过收集整理,我发现从传说中‘甘泉圣水\’幻化成今天的龙潭矿泉,有凄婉动人的神话故事,也有荡气回肠的当代传奇,还有令人欣慰的发展前景。”唐晓梦如是说。
最终,唐晓梦将这些传奇故事和美丽现实交织,带着最真诚的愿景,分别撰写成了“龙潭矿泉的千古神话”“龙潭矿泉的当代传奇”“龙潭地区前景辉煌”等三个章节,同时他也将其用镜头记录下的关于老龙潭的点点滴滴整理出来,形成另一个名为“画说今日老龙潭”的章节。
虽然唐晓梦在讲述老龙潭的传说和故事时,没有明确点明这是在表达长寿雁江,但从他多次绘声绘色地描绘百岁老人的精彩传奇故事时,总要围绕前些年雁江申报“中国长寿之乡”这一主题,记者推测,书写老龙潭的“甘泉圣水”,就是在表达长寿雁江。当然,记者的推测并非臆测,该书封面醒目地写着“长寿雁江系列丛书”,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看作者——
以浓厚家乡情结对外宣传长寿雁江
B
“他热衷于对家乡的宣传,善于发掘地方民间故事和动人传说,曾经连续十多年自费深入雁江区每一位百岁老人的家里,采写和整理这些百岁老人的传奇人生和长寿经验,并撰写成文在媒体上进行宣传。同时,在他的积极促进下,雁江区政府启动了申报‘中国长寿之乡\’的行动,热心的他全力以赴投入到整理材料、联络专家、实地考察等申报过程中。雁江区成功申报‘中国长寿之乡\’,可以说他功不可没。”这是原《资阳广播电视报》主编李太辉,在为唐晓梦这本书撰写序言时的一段中肯评价。
确如李太辉所言,雁江区成功申报“中国长寿之乡”,唐晓梦功不可没。自1996年参加全国高龄老人健康状况调查以来,他就一直比较关注高龄老人健康状况的动态。1999年,四川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百岁老人的统计,唐晓梦参与到了区域内百岁老人的调查统计中去。2010年,雁江区老龄办开始注意到雁江区的各项条件与中国老年学学会评定“中国长寿之乡”的标准差距不大,于是决定尝试申报。作为区老龄办退休的老同志,唐晓梦被请回去协助申报工作。他用了半年工夫,走遍了全区的22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采访103个百岁老人并一一摄像、拍照,收集到了“长寿的代表性”的第一手资料,全面掌握了“长寿的整体性、持续性”的详细资料。
为申报“中国长寿之乡”,唐晓梦除了收集大量的一手资料外,他还为拍摄、编辑与制作申报的资料片和专题片做了大量工作。在唐晓梦等人的不懈努力下,2012年雁江区政府正式递交材料申报“中国长寿之乡”,没想到次年3月10日,中国老年学学会就授予了雁江区“中国长寿之乡”的称号。这让雁江区成为了川内继彭山县、都江堰市后第3个、全国第34个授牌的“中国长寿之乡”。
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申报成功,自然离不开唐晓梦所做的大量、充分的准备工作。当记者问及为何如此热衷于宣传长寿雁江时,他只是淡然地说:“我觉得能够为宣传家乡做点事情,很有意义。”如今,“中国长寿之乡”已成为雁江对外宣传和提升城市形象的一张重要名片,并以此为依托的健康养老产业也正在雁江蓬勃兴起,这不正是唐晓梦内心那份执着与热爱所企盼的美好前景吗?
新闻推荐
丹山白塔。(资料图片)□杨茂森近日,前往雁江区丹山镇华光村,重访历史悠久的丹山白塔。这座始建于唐代贞观四年的白塔,距离丹山场镇仅有1公里。1966年秋季考入丹山中学时,因文化大革命“停...
资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