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万彬指导学生干艺术练琴。□ 本报记者 李青依 实习生 李钰鼎
七月底、八月初,又迎来高考考生领取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17岁的雁城女孩干艺术收到了来自四川音乐学院钢琴表演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成为资阳近些年考上川音钢琴表演专业的第一人。
钢琴专业是四川音乐学院的王牌专业之一,也是全省、乃至全国学习钢琴的人心中理想的学习圣殿,招收的人数却非常有限,竞争相当激烈。能以优异的专业成绩考入四川音乐学院,干艺术称,最应该感谢的人,是她的钢琴老师朱万彬。
我为音乐狂
朱万彬老师今年44岁,雁江区石岭镇人,从事教育工作已经有26年了。他说:“我在音乐上算不上有多大造诣,只希望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1990年,朱万彬从资阳师范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乡下当教师。那些年,艺术教育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朱万彬说,在他读书的时候,对音乐就已经非常热爱了,还曾经偷偷溜进学校琴房练琴。
对音乐的极度渴望和当时窘迫的经济条件产生的强烈碰撞,让爱好音乐艺术的朱万彬万分无奈。唯一奢侈的,就是攒钱先买一支口琴,来慰藉自己得不到满足的音乐追求。
后来,朱万彬参加了(重庆)西南师范学院主办的自学考试,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音乐教育专业。当他毕业后回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买了一台二手钢琴。那时候,钢琴还是件稀罕宝贝,连他工作所在地的镇上领导都跑来他家里看“稀奇”。
1994年,朱万彬收了人生中第一个钢琴学徒。他告诉记者,这个学生还是他跑去“死皮赖脸”劝来学的呢,就算免费教,他也干。“那时候,钢琴在我们国家还没有盛行起来,大家都不了解。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钢琴,感受到钢琴音乐的魅力,并传播下去。”现在,他的这个“开门弟子”也在从事音乐教育工作了。
1998年,朱万彬调往资阳师范校当老师。这期间,他开始对自我的音乐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1999年,他考上了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主修钢琴。两年的学习下来,他还觉得不够,又去川音旁听了两年,专门去听川音最著名教授的课程。“教育者的工作是培养他人、提高他人,但我们得首先提高自己。”
育人也是美好旋律
2006年,朱万彬和哥哥朱治忠一起开办了一所艺术培训中心。哥哥朱治忠负责管理、安排培训中心的各项事务,朱万彬利用业余时间负责教孩子学钢琴。
培训中心没有华丽的装潢,简简单单的两间门面,除了乐器和桌椅板凳,几乎就没有别的了。目前,培训中心有11名老师和80多名学生,学生小的4、5岁,大的20几岁。培训中心开办的课程也非常丰富,钢琴、小提琴、吉他、古筝……
朱万彬说:“只要孩子想学什么乐器,我们就会尽力为他们找来好老师,尽可能地满足孩子们对音乐的爱好。”
这些年来,朱万彬教出的学生已有好几百人了,在区、市、省、全国乃至国际比赛上拿奖的学生都有。他坦言,由于自己要求严格,也吓走过学生。“但是我觉得,学习音乐,没有业余和专业之分,差别只在于你是利用业余时间还是全部时间在学习。最终的结果都是对素质的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美的熏陶和教育。”
而朱万彬本人,也曾发表过不少关于音乐的论文并获奖,有着不少头衔,比如,资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十二五”骨干讲师等。平时,除了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他也会在学生需要时,以自己的人生经验给学生一些人生道路上的指导,或者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激励孩子。
今年10岁的李秋宏小朋友,在朱万彬这里学习钢琴已经5年了。现在她已经考过了钢琴7级,并在今年的市艺术人才大赛上拿到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她告诉记者:“朱老师上课的时候非常的耐心,指导我们的时候非常的仔细,自己很快就能理解那些知识和技巧。”
李秋宏的爸爸也学习过音乐,吉他弹得非常好,父女俩经常在家演钢琴吉他二重奏,并拍下小视频分享到网上。他说:“朱老师的教学方式我很认同,简单易懂、要求严格、细节仔细、激励兴趣。作为家长,我非常放心。”
对于资阳目前的音乐培训市场,朱万彬也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各培训机构水平良莠不齐,不管是对音乐教育者,还是培训机构本身,都缺乏一个准入标准。“如果未来还能在音乐培训市场中加入考评机制,对培训质量进行考核,这对市场的规范是非常有好处的。”
朱万彬感叹道:“学生成人、成才,就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荣耀。我教出来的学生,虽然大多数人最终并没有走上专业的音乐道路,但我相信,从小接受艺术的熏陶,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是啊,音乐,唯有时时播下种子,才能常驻心中。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彭晓梅)8月17日,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召开了“2016年全民公益活动——‘99公益日’推荐会”,会上介绍了市慈善总会拟在今年“99公益日”活动中上线的6个项目,倡议更多的爱心单位、爱心...
资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