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元根
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交易量从几千万元到几十亿元,2008年成立的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8年时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功地实现了从“小矮人”到“小巨人”的嬗变。
中心规模越来越大
2008年8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由市政府采购中心更名成立,建立“管”“采”分离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系全省较早成立的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该中心设在市政府办公大楼2号楼,主要负责政府采购,场地约100平方米。2009年,该中心由原市政府办公大楼2号楼搬至市财政局办公楼二楼,场地由100平方米增至400平方米。2014年,该中心又新增场地200平方米,让项目开展一定程度摆脱场地的限制。
2008年中心建立之初,交易业务仅有政府采购。2009年,增加国投工程招投标(入场)。2012年,增加国有资产处置拍卖(入场)。2015年,将国有土地招拍挂(入场)纳入中心平台交易。交易范围由单一走向多元。
中心交易量更是飞跃发展,从2009年4000万元,到2012年跃升至11亿元,2013年至18亿元,2014年至30多亿元,2015年达57亿元。交易量一路攀升的同时,全市各界对该中心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软硬件建设日趋完善
2009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电子信息系统以及办公操作系统,建成模拟信号监控中心全覆盖。
2011年,建设中心工作网站——资阳交易网。同步建成电子招标和协议供货系统。
2013年,建立门禁系统。专家进入评标区域须由中心工作人员按指纹带领进入,其他人一律不能入内,保证了专家的独立评标权。通过存储保存升级扩容、增设同步监听设备,实现中心高清晰监控监听24小时全覆盖。
2015年,取消协议供货建立电子竞价系统及电子招标系统。
促公平举措更加科学
让交易在阳光下进行,确保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一直以来的追求。
该中心利用电子监控系统,对评标现场实行录音、录像电子监控,实时监督评标工作进展情况,对评标过程重要事项作出预警和处置,给质疑和投诉处理提供直观、真实的依据,避免暗箱操作等违规行为;坚持在四川省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标专家,密封打印,确保不泄露评标专家的信息。新建立电子招标系统、电子竞价系统。由最初的手工操作到现在的网上报名、网上缴纳保证金,网上竞价的电子化,极大地方便了投标人,同时报名信息加密,确保交易的公开公正。
招标信息统一在四川省政府采购网或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让所有信息公开、透明。该中心认真组织进行采购需求论证,评分办法力求公正。对招标文件实行联合会审,剔除不公平公正的内容,防止招标文件可能出现的漏洞。 狠抓流程化管理和制度建设。每个工作人员负责一段、操作一段,既协同合作,又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中心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今年一月印制了《资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汇编》,让中心职工及代理机构、投标人都有章可循,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在评价该中心时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秩序进一步规范,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有效,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筚路蓝缕,成功不易。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从8年前的小不点,到今天被人称道的“小巨人”,发展之快,成绩喜人。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在以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一系列举措,努力打造资阳市一流阳光交易平台,在助推资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征程中奋力前行。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何柳“这亩地的葡萄晚上要‘坐\’飞机到广州,抓紧打包哦!”在果园指挥着采摘队装箱的刘成军边忙活,边与记者聊着退伍后创业的艰辛,谈吐间散发出军人特有的坚毅与果敢。转业返...
资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