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第二十二个世界读书日。如果说,读书日是属于读书爱好者的节日的话,那么,这个节日不需要庆祝,也不需要狂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存在的标志性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多读书、读好书”,倡导阅读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但是,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我们该怎样读书呢?
说起读书,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捧着书本阅读,这原本是不错的。传统的读书方式就是纸质化阅读,捧起一本书,甚至还泡上一杯茶,逐段逐页,翻篇阅读,已经延续了上千年。不过,伴随网络的迅猛发展和电子书、电子杂志、博客图书、网络文学、手机媒体等新兴媒体的不断涌现,人们的读书方式与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日益趋向多元,可供阅读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传统的纸质阅读逐渐式微,数字阅读大行其道。近日发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较2015年增加了0.02本,总体呈上升趋势,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数字阅读的快速发展。自2009年以来,我国电子书阅读率已经持续8年增长,而图书阅读率增长却在放缓。另据在杭州举行的2017年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传出的信息,目前我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达到120亿元,用户突破3亿,用井喷之势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数字阅读开启了一扇通往全民阅读的新大门,已成为一种新的流行时尚。
数字阅读时代已经到来。从属性上说,无论是纸质阅读还是数字阅读,都是阅读的一部分,区别只是形式上的不同而已,即各自所依附的载体与平台有所差异,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而且,在当下,数字阅读更契合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与多姿多彩的生活形态。时代在变,生活在变,载体平台在变,读书方式和阅读内容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数字阅读更方便、更快捷,也更随意,不受时间、场所和条件的限制,哪怕短短几分钟,地铁、公交、商场、餐馆、大街等等,都可以随时随地瞄上几眼、读上几段。同时,网络上海量的内容也给人们阅读提供了更多选择,交互式阅读、个性化阅读、多媒体阅读、甚至电子听书等阅读形式的出现,也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因此,这是一种必然趋势。
数字阅读浪潮滚滚,但这不是纸质阅读的末日。从长远看,数字阅读还会有更大的发展,但至少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纸质阅读传统还会保留下来,不会因此被数字阅读完全取代。应当看到,数字化阅读的流行,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心理,暗合了人们浮躁、实用、急功近利的心态,也显现出快餐化、碎片化、肤浅化等弊端。显然,这种浅显化的阅读,不可与传统纸质阅读所具有的知识文化传承、深层情感体验、涵养心灵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等相提并论。如果说,全民阅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那么,传统阅读不可或缺,更不可偏废,应当与数字阅读相依相伴,并行不悖;如果说,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充实人的内心、提升人的智慧,那么,传统的纸质阅读就更应当坚守,大力提倡。
伴随“4.23”的到来,有关读书的话题与活动开始热闹起来。在资阳市,旨在营造良好社会阅读氛围、引领和推动全民阅读持续深入开展的“蜀人原乡·书香资阳”全民阅读活动拉开了序幕。这是一个良机,让我们行动起来,广泛参与,大家都来读书吧。
在数字阅读时代,请不要忘了书本。读书爱好者们,不妨在闲暇之余,尤其是在这个提醒人们读书的节日里,抛弃杂念,静下心来,一卷在手,细细品读,伴着淡淡的书香,感受读书的愉悦。
新闻推荐
□本报评论员冯余冬近来,两则有关资阳河流的新闻引起人们关注。一则是,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资阳将全面推行河长制,目前已把沱江(资阳段)、九曲河、阳化河、书房坝河、蒙溪河...
资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