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环境是生产力。开展“五大行动”,优化环境是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的部署要求,深入开展“环境大优化”行动,针对软硬环境存在的差距,加紧补短板强弱项,努力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一流的营商环境,为建设美丽繁荣怡然资阳提供良好环境支撑与保障。
从发展视角看环境,可以把环境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环境,就是通常所说的基础设施、城乡环境风貌等硬环境;一类是隐形环境,即政策、法制、政务、市场等综合环境,也就是所谓的软环境。在这里,硬环境是基础,软环境是关键,两大环境相互作用、互为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环境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发展的快慢和质量的优劣。在当前区域经济竞相发展的大格局中,区域之间的竞争,某种意义上就是环境的比拼。资阳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发展不足、发展不够依然是当前面临的最突出问题。要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实现发展新跨越,必须坚定走充分开放合作之路,把其作为吸引人才资金、增强区域竞争力、增添发展动力和后劲的重要途径,而要实现开放合作,必须进一步创优发展环境。从民生的角度讲,优美舒适的环境,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向往。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美丽繁荣怡然资阳”,确立了资阳未来发展的愿景目标,而建设环境友好乐居家园,让人民安居乐业、乐居惬意、舒心愉悦,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是实现愿景目标的必然要求。总之,开展“环境大优化”行动,既是发展所需,也是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所需,两者兼而有之。
近些年来,资阳市高度重视环境建设,强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进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深化以审批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努力营造良好的政务、政策、市场和法制环境等,软硬环境同时发力,综合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建设美丽繁荣怡然资阳的内在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资阳市的软硬环境都还存在一些差距:在硬件环境上,基础设施还不够健全完善、城乡环境面貌还有待改善、环境污染防治还亟待加强等;在软环境方面,一些干部优化环境的意识还不强、政府职能转变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行政服务还不够到位、投资环境还不够宽松,等等。因此,在推动资阳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很有必要再来一场“环境大优化”行动,弥补软硬环境差距尤其是软环境差距,通过环境大优化,再造资阳发展新优势。
开展环境大优化行动,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引领,牢固树立“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战略资源、环境是竞争力”的理念,在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抓好“双创”工作、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整治环境污染、深入实施大规模绿化全市行动等城乡环境大整治的同时,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改善和优化发展软环境。要着眼于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深化简政放权,继续清理规范行政权力事项,开展提升办理建筑许可便利度专项行动,继续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投资建设项目“一窗进出”机制和行政审批“代办制”,拓展 “容缺后补”机制,试行“先建后验”承诺制审批模式,探索“审批不见面”改革;加强综合监管,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深入开展“走企业、解难题”活动,认真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重商、亲商、护商、安商”的良好环境。
环境大优化,行动已展开。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其中,出一份力、尽一份责,为资阳环境大改善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远雄自全市“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启动以来,资阳市各级各部门认真筹划、迅速行动,切实把思想和行...
资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