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蒲敏
1月21日,与乐至接壤的雁江区丹山镇人和村,脱贫户肖俊华挂在自家房梁上的香肠和腊肉还没来得及熏制,她就已经安排好它们的去处,“给儿子拿点,女儿拿点,自己吃点”。不仅杀了年猪,家里还养着二十只土鸭、二十只土鸡,留着一筐子土鸡蛋、一筐子土鸭蛋。看起来,这个春节,她准备得很充分。
“现在在农村,只要勤快,不愁挣不到钱。”因为左腿四级残疾,肖俊华走路不太方便,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她对春节的期盼,不影响她对过上好日子的憧憬。
2016年,她家的穿斗房被大水冲垮,房屋地基被雨水泡坏,无法在原址修建。村两委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根据易地搬迁政策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建起了120平方米的新房以及新的院坝、沼气池、家禽养殖圈舍。
肖俊华一家重新找回了发展的信心,养猪、养鸡鸭、种庄稼,用勤劳的双手,让日子越过越红火、越有滋味。
在另一户脱贫户王坤德家,全家团圆的日子来得早一些。远在山西打工的外孙宋学强带着孙媳回到人和村。他惊喜于自己看到的变化:“外公家重新修了厕所,上厕所方便了,铺了院坝,下雨天路也好走了……”
在人和村,村民们这样的笑容随处可见,因为包包鼓了,生活好了,大家都过上了闹热年。
该村第一书记彭洪涛从2015年起,便扎根在这里,他怎么也忘不了刚到村里的情景:“路不通,村里种的榨菜运不出去,有些村民的房子破烂不堪……”
于是,修公路、筑田埂、建蓄水池,基础设施大升级;建果园、种花椒、修鱼塘,发展产业欣欣向荣;大走访、大排查、建台账、销台账,把123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存在的问题逐一解决。
这几年,人和村成功流转土地700多亩,发展起了主导产业沃柑和藤椒;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让他们随时了解村里的变化;成功留住两名返乡农民工在家创业;积极培养大学生作为村“两委”后备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一个又一个问题迎刃而解,一系列务实举措把好政策落在了实处。
以前,村里没有路灯,走夜路容易滑倒,通过联系单位帮扶、组织社会捐款,共筹集到10多万元,全村点亮了192盏路灯;以前,村里养的鸡、鸭销路不畅,驻村工作队通过积极宣传“以购代扶”政策,现在人和村的土特产供不应求……
驻村工作队队员林强感触地说:“如今的人和村产业发展红红火火,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真的是应了‘人和’的名字,走出了一条人心向齐的脱贫致富之路。”
新闻推荐
“我知道喝了酒要遭……我错了……”15日19时20分许,一名摩托车驾驶人满脸懊悔地对资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执勤民...
资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