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淮南 今日凤台 今日寿县
地方网 > 安徽 > 淮南市 > 今日淮南 > 正文

淮调歌头·中和 金 妤

来源:淮南日报 2019-12-13 10:09   https://www.yybnet.net/

文化就像一条河,有着它的源头和流域。当文化遇到淮河,一条河的具象,让我们能够看到它的承载和特色。

以地望看淮河,以其位置表其宗义:中;以流域看淮河,以其情态表其宗义:和。中和,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化要义,在淮河上一以贯之地呈现着,在无形又无涯的时间里,留下沉积在岸边的有形且无涯的印记——淮河文化。

一首名曰《鼓钟》,来自《诗经》的诗歌,在国风歌谣、正声雅乐以及“美盛德之形容”的颂歌之中,它的情态一点也不耀眼醒目,流传得也不脍炙人口,而它却是淮河文化的一个情态源头——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忧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鼓钟伐鼛,淮有三洲,忧心且妯。淑人君子,其德不犹。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龠不僭。”

这首诗出自《诗经·小雅》,因为诗中三次提及“淑人君子”,后人将这首诗理解为在淮水边欣赏王室音乐,思慕君子贤人的诗作。

在淮河岸边,一边是奔流不停的河水,一边是钟鼓琴瑟的奏鸣,淮水的奔腾映衬出音乐的恢弘;同时,乐器钟、鼛、琴、瑟、笙、磬、籥,演奏起来是那样的和谐,所以,诗歌呈现的是“中和”之气。

除此之外, “中和”之气还表现在“悲”与“喜”的转换和交融上。诗歌的前三节,在悦耳的钟乐声中和欢快的水流声中,诗人的心中却生出悲情,欣赏音乐本来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可诗人的心思却无时不刻在思慕君子贤臣。诗的最后一节则把前面的情绪进行了转换,中和了伤感与喜乐之情——诗人不再满心忧愁,而是完全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

诗歌中,听到以雅乐为代表的盛世辉煌的正统音乐,诗人却在思慕贤人,很有可能已经意识到了现实的危机,才会产生悲从乐中来的情绪。而这种情绪正是孔子“诗教”观的体现,正是孔子整理诗三百的一个原则或者目的——既然诗歌是美政的,就要有教化的作用;虽然诗歌对君主的政治弊病要有所讽刺,但态度却要温和委婉。这种含有“中和”之气的“温柔敦厚”的诗教观,一直影响着后世的文学作品。

这首以淮河为背景的诗歌,因为具有“中和”之气,被选编进《诗经》,从而成为淮河文化的一个情态源头,流淌在淮河文化的流域里。

流淌在淮河文化流域里,一个比《鼓钟》之诗、比《小雅》之集、甚至比《诗经》之典更有创造力的文化事件,在时空交汇点上,落在西汉时期淮河南岸的寿春。

这个文化事件的结果是为后人在文学史上、在爱国主义教育史上,树立了一位高高在上的作品和人物。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事件,中国文学史势必重写。

这个原本是文学的事情却演化成文化的事情,最终又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这都是淮河的“中和”之气使然。

因为事情的主人公生活在江汉流域,最后投水而逝。江汉之水吞噬了他,而淮水却成就了他。他,便是屈原,其作品就是《离骚》。

两千多年前的淮水,于楚国是晚霞中的那抹红,在它800年的历史中,把自己晚年的心脏安放在淮水流域,把淮水中游的寿春作为它的都成郢,同时也把发自于江汉流域的文化携带过来。

发端于江汉流域的楚文化有它自己的流域,当寿春作为楚国最后一个郢的时候,楚文化流到淮水流域,难免不“入乡随俗”,于是,在寿春的短暂时光里,楚文化已经浸染了淮河文化的气息,可惜的是,当它还来不及展现少了“巫神”气的晚楚文化时,就在寿春寿终正寝了。

几十年后,一个生活在楚国旧都寿春的汉家王侯,以汉人果敢和坚持,把在淮水中沉寂了多年的楚文化,用肝胆相照的情怀和激情洋溢的才华,欣欣然地传承弘扬起来,接楚辞续汉赋,唱骚辞彰文化。他,便是刘安,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时期的淮南王。

青年皇帝刘彻,深知刘安的学识和才情,一日天刚亮就下诏,要刘安把屈原的《离骚》做个注释评价。刘安立马伏案,几个小时后《离骚传》便呈给汉武帝。

凭借《离骚传》,刘安成为第一个高度评价《离骚》和屈原的人,换句话说,屈原和《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在今天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是刘安奠定的!

楚人的诗歌如同楚文化一样,其流域在江汉一带,带着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弥漫着神、巫之气,与黄河滋养的中原文化大相径庭。那么,刘安是如何让生长在长安的刘彻读懂和首肯这部楚人的诗歌呢?如何让楚人的《离骚》在中原文化卷子里“大义粲然”呢?

刘安用的正是淮河文化的“硬核”——中和之气。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是司马迁记载下来的刘安评价《离骚》的话。

首先,刘安的评价基于汉武帝能接受的文化认同——运用儒家评《诗经》的传统方式,论述《离骚》像《国风》那样“好色而不淫”、像《小雅》那样“怨诽而不乱”,赞扬《离骚》具有《国风》和《小雅》的“中和”之美。

刘安将《离骚》与《国风》、《小雅》类比,其心目中,《离骚》的地位已经等同《诗经》了。

其次,刘安评价《离骚》,看中的是其“美政刺世”功能,这是孔子“温柔敦厚”诗教观的遵循和运用。“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准确地揭示出《离骚》美政刺世的特点。孔子编《诗经》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借助于“思无邪”的诗歌来对社会起到教化作用,把诗歌当做改进社会政治的一个工具。刘安在《离骚》中看到了这样的功效,提炼出来,让汉武帝认识到《离骚》的政治高度,进而论述该诗的艺术高度和诗作者人品的高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最后,以“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之句,把《离骚》和屈原推到了无与伦比的历史高度,振聋发聩,响彻时空!

在中国的源头文化里,水有“四渎”,曰江水,曰河水,曰淮水,曰济水。

从次第看,淮水处中。从地望看,淮水处中。处中,便能南北兼顾、东西相承;处中,便能疾缓得度,无过无不及;处中,在高下、强弱、刚柔、周疏之间保持一种和谐的、有节奏感的、有弹性的关系,譬如中古之前的淮河。

一河一文化,观河而后知。

(作者系淮南市作协主席、著名作家、淮河文化研究著名学者)

新闻推荐

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本报讯12月10日,市委统战部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座谈协商会,向各民主党派市委、市工商联通报2019年全市党风廉...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淮调歌头·中和 金 妤)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