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淮南 今日凤台 今日寿县
地方网 > 安徽 > 淮南市 > 今日淮南 > 正文

了解这些民俗 春节更有滋味 专家说春节:方式在变,情怀不变

来源:淮河晨刊 2021-02-10 09:0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陈瑶

“年味淡了”“越来越没年味”,近几年,很多人在过年时都还有类似的感叹。毋庸置疑,传统年俗的部分仪式活动确实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民俗专家认为,“年味淡了”一是因为有的人对民俗的了解不深,还有人发出这种感慨则是出于对传统年俗逐渐弱化甚至消失的担忧。蚌埠市民俗专家冯淮南在春节前接受本报采访,向大家详细介绍春节民俗,展示这一盛大节日的丰富内涵。

春节的仪式感,从腊八之后就开始了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在冬尽春来,新旧交替的时节,人们迎来了春节这一盛大的民族节日。春节负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是中国人的情感聚合。春为一岁首,百节年为先。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佳节。

冯淮南说,其实从时间上讲,从腊月初八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都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春节。

俗话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货办”,蚌埠开埠以来,市区居民有吃腊八粥的习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称“腊八”。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俗语早已广为流传,冯淮南说,旧时过春节,可不是只过几天,从腊八之后,就开始热热闹闹地准备起来了。有首歌谣很形象地点出了腊八之后人们为了准备春节的忙碌。“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锅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百节年为首”,旧时过年,过的不是三两天。如童谣里唱的,过了腊八就是年,一直到正月十五拜完年,这年才算过完。差不多整整持续一个月。

一年一度的春节快到了,其实,一进腊月门儿,便有年的滋味儿。于是,就有了“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顺口溜。其实,过年的味道,就是从杀年猪、蒸年馍、备年货里开始,一点一点发酵、浓烈起来的。

春节有张时刻表,天天都有新花样

年三十晚上,家中大人更是忙碌,要易门神,贴春联。“年三十上午修供祭祖,将故人影像或牌位摆放在正屋,墙壁上挂家谱,桌子上摆有熟肉、油炸物、点心等祭品。傍晚家人们再一起拿香去村外或路口,上坟、放炮仗,请‘爷爷奶奶’回家过年。”冯淮南说,上坟请祖在春节格外郑重,这不仅是孝道的体现,更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是一种向祖先的告慰,同时寄托着后人对祖先的感恩。

春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则是在除夕夜守岁一直到晚上12点放鞭炮、吃饺子。除夕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即使出门在外的人们也回到家,一家老少团圆在一起送旧迎新。

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新年,即春节,新年是传统节日中最盛大的节日。这天刚交子时,守岁的人们就烧香点烛,以示新年的到来,这叫“接年”,又曰“迎春”。五更天时人们吃煮红枣,天亮过年。初一换上新衣服,特别是小孩们都会精心打扮,穿戴上新衣、新帽、新鞋,里外一新。早饭吃饺子,名叫“拿元宝”,取饺子形如元宝状,有的家庭也吃糯米汤圆,叫汤圆为“银锭子”,以图吉利,饭后全家大小向长辈拜年,平辈之间互拜,然后到亲族邻里家去拜贺。主人用烟茶、糖果等招待。一般是叩门,主人却不开门或开门一拱手,道贺两句,口称“免礼了”,然后再赶下一家。旧俗中有的人家拜年干脆从门缝中投入一张名片,表示已经登门拜年了,只有至亲好友才让进屋里。熟人路上相遇,一定是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如意”等吉祥话。拜年习惯一般是初一、初二、初三这三天,延长可到年初十。年初五一般不出门拜年,全家团聚,俗称“过小年”。

初二开始,出过嫁的闺女回娘家,给年老的父母送“旬头”(水饺),另外送一条鲤鱼,或者一块猪肉。有的家庭说初二这一天是招待女婿的日子,丈母娘要做一桌好菜,老丈人要拿出好酒,请女儿女婿一起全家团聚。

大年初三则是给亲朋好友拜年。“春节拜年不一定带礼物,但如果拜年的人带了礼物,接受的人一定要回礼,切记不能空手让别人走。”冯淮南说,中国人礼尚往来是自古流传,这些礼节尤其在节日风俗中表现得更明显。

商店初一到初四不开门,初五是财神诞辰,店主在这天午夜一时,烧香、放炮竹接财神。即在院子里摆上条桌,桌上摆上供果,点烛烧香,条桌后面放一把椅子,意即留给财神老爷坐的,桌子和椅子都披上红缎绣花的桌围椅裙,鸣放鞭炮,跪在地上,对着坐椅望空而拜,盼望财神老爷从天降临,天亮即收掉。有的店铺在初五迎过财神后,打开半扇门,或3间门面的店面,留下一间门板不下开始营业,表示可以“招财进宝”,有的则一直到正月十五才开门做生意,叫作“小开市”。到二月初二点灯笼,焚香点烛,店主宴请全体店员吃酒,然后才大开门,开始正常做生意。

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在拜年的年俗上,年轻人更习惯通过网络视频拜年,省时省力。加之网络的普及,看着春晚“抢红包”的场景逐渐成为新年俗。

民俗的核心该如何传承

对于有人认为的“年味变淡”,春节的传统风俗该如何传承?冯淮南认为,风俗是传承的,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嬗变的。对于春节中那些最核心的良风美俗,要继承弘扬。春节是中华民族的大节,在冬去春来的日子里,通过春节期间的节令风俗,使我们重温和重视家庭亲情,协调人际关系,放松和愉悦身心。例如春节团圆,重视和谐的亲情和社会关系,孝敬长辈等等。

今天传统的春节等节庆风俗,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海纳百川,生生不息,在发展嬗变中一直传承到今天。现在,春节及传统节令风俗处在冲突与交融的时代旋涡中,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存留与变迁的矛盾与交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突与变化。随着时代发展,一些传统的节日、民俗在保留传统的形式下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春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在长期的发展变化中,它的核心文化价值观,正是我们今天仍需要继承发扬的,需要我们倍加珍惜。继承良俗,改革陋俗,发展新俗,需要全社会的关注。风俗既有地方特色,也有时代烙印。它在传承中也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变革。从清末到现在,蚌埠年俗的变化体现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不变的是亲情、团圆、喜庆、祥和等春节的核心文化价值观。节庆习俗是在历史上诞生和发展的,也必然随着历史发展而沿革变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腌腊八菜、蒸年馍、守岁等习俗已逐渐减少以至消失,应顺其自然。对于和现代文明相悖的落后于时代的习俗,例如放爆竹、节前烧纸祭祀不适应时代的陋习,则需要摒弃。今天,我们做到继承良俗,改革陋俗,发展新俗,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促进多元开放与健康的习俗形成,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精髓,使我们绵延几千年的春节等节日习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元素,保持其生生不已旺盛的生命力。

新闻推荐

绷紧常态防控弦 守好健康安全线 市一院持续强化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

本报记者何婷婷本报通讯员袁誉宁病区实行24小时封闭管理;门诊实行“一室一医一患”;患者住院期间,提倡不陪护,确需陪护,应严格...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邮票里的红色记忆2021-01-31 07:26
评论:(了解这些民俗 春节更有滋味 专家说春节:方式在变,情怀不变)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