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袁娜
住有楼房,耕有田地,致富有产业……九寨沟县永乐镇拔拉沟村村民蒲文波两年前做梦也没有想到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
曾经,蒲文波家生活比较困难,为帮他家寻找增收渠道,在村干部的帮助下,蒲文波一家种植起了食用菌,蒲文波说:“现在看来,种食用菌算是找对路子了,比种地省力得钱,去年卖了40000元,增收15000元。”
自开展种植以来,蒲文波一头扎进食用菌的世界,主动翻阅食用菌种植相关书籍学习种植知识,并时常与其他种植户交流,定期参加由镇上组织的食用菌培训。现在他已成为当地食用菌种植大户。
为扩大产业,村干部又帮助他争取了4万元的帮扶资金。如今,他们家不仅种植食用菌,还养起了跑山鸡,蒲文波告诉记者,现在村干部也在积极地为他们寻找销售渠道,“我们家致富有望了。”
据拔拉沟“第一书记”泽郎卓玛介绍,拔拉沟村海拔1850米,全村86户,其中贫困户3户11人,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当地百姓脱贫增收,该村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村资源,制定“鸡、果、菌、菜、蜜”发展特色(即:跑山鸡、金榜柿、食用菌、有机蔬菜、土蜂蜜),为当地老百姓打开了致富大门。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拔拉沟村用实际行动,帮扶贫困户圆梦脱贫,描绘了一幅幅“学与做”、“帮与做”干群齐心脱贫致富的生动画面。
贫困党员郭艳春一家也是受益人,由于家里劳力少,经济困难,还有老人需要照顾,无法外出打工挣钱,只能靠种庄稼为生,日子越过越紧。“我一直想发展养殖业,但不懂技术,家里也无积蓄,哎……”
了解到郭艳春家的实际情况,镇村干部多次上门,帮助她定方向、定计划、定措施,找专业人员上门教学,在镇村干部和帮扶部门的协调下,为她送上15000元帮扶资金,开始发展养跑山鸡、种植黑莓产业,甩掉贫困帽子指日可待。
“只要贫困户不脱贫,我们村干部就决不撂挑子、卸担子。”泽郎卓玛坚定地说。她告诉记者,在扶贫工作中,最可喜的是贫困群众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由“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他们不再悲观,也不再等靠要,脱贫路上的决心和信心大大增强。
当记者再次见到村民郭艳春时,已是下午7时,白天忙完农活,郭艳春和儿媳妇便会在村里摆起地摊,卖些淘宝淘来的小饰品。“政府已经给我们家很多帮助了,我们不能什么都靠政府,我相信我们用自己的双手一定能摆脱贫困。谈起这些年的变化,郭艳春一脸的笑容,家里现在虽然还困难,但与过去比发生了大变化,自己也搞起了产业,对脱贫致富充满希望。
坑坑洼洼的泥泞路变成了平坦通达的水泥路,破旧不堪的土坯房变成了繁花掩映的楼房,广种薄收的田地变成了孕育财富的产业带……在拔拉沟,一幕幕跃动着希望的画面,描绘出了这个山村在扶贫开发浪潮中发生的变化。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茂松林明)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九寨沟县各农口部门党组织牢记党员宗旨意识,结合涉农行业服务优势,以加强自身建设、奋力推进脱贫攻坚为抓手,努力践行“两学一做”,争当群众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