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源于甘南郎木寺地区的白龙江,这条大江全长576公里,流域面积3.18万平方公里,流到武都时已经有浩浩荡荡的气势了。素有“巴蜀咽喉、秦陇锁钥”之称的武都老百姓称这条江为母亲。
别离这条江水已经有好几年了,如今又一次来到她的身边故地重游,心中十分感慨。站在白龙江畔,努力想象它十年前的模样,脑海中竟然一片模糊不清。或许,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而所有的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的风景。透过柔柔的春风,我看见江水的柔波承载着时间后面疼痛的伤口和生命的印迹,梦一般地烘托着一种意味深长的空寂,这难道就是人和时空,永恒与流逝之间的一种内在关联,一种梦想在绚烂之后的辉煌么?
曾经,白龙江在我童年的生命中划过一道道闪光的诗情画意。江边上那所学校早晚琅琅的读书声呢?那些朝夕相伴亲如兄弟姐妹的同学呢?那两岸青翠欲滴的奇峰峻岭拥抱着的村寨呢?那村寨连起的石路、小桥、稻田、炊烟中我幼稚的足迹呢?湍急的江面上,帆影轻摇;聚拢的南风里,芦花飞荡。春华、秋月、渡口、船歌……江面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有人说,自热界的风光,美丽不在于人们知道后对它的赏识,而在于自身在寂寞中成全了自己的女儿身。站在白龙江畔,你会感到两岸茂密的森林,在柔柔的江风中诉说着远离都市的天籁之音。它的头顶是蔚蓝的天空和灿烂的太阳,有鸟飞翔的倩影,有云飘逸的风采。有花扑来的清香,而清澈的江水就在远离嘈杂和世俗的背景下,千百年地飞奔着流淌着,携起春夏秋冬,融进水边的礁石、浅滩及村庄,筏子客的呐喊和洗衣女的微笑,将每一颗纯洁的水珠挥洒的那样淋漓尽致,那样自由自在,那样得天独厚。
在我的记忆里,白龙江上,最忙碌的就算渡口了,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在这里,渡船像一把梭子穿行在风里浪里,连接起两岸的风土人情。令人感慨的是,如今的渡口依然是那样古朴,仿佛一位德高望重的智者在人来人往的忙碌里,透露出一派活泼,一派苍劲。交一元钱,登船而坐,就有浪花从船头激起,撩拔着你,戏嬉着你。望着老艄公古铜色的脸膛,那旱烟锅上滋滋燃烧的民谣,你记忆深处往往会萌发初春时节的朦胧与渴望,秋光里的寂寞和怀想,夕阳夕下时淡淡的感伤。这时,老艄公便会咳嗽一声,两眼放射出一种俯视苍生的光亮,顺手磕磕旱烟锅,沉稳地摇起了橹,让你把难以抑制的情绪从鼻腔里涌出来。
那江畔浣衣的妹子呢?她那清朗的双眸是否仍汪亮着一江清波;那倒骑水牛口吹柳笛的牧童呢?他那灿烂的笑意是否仍在细雨中徘徊;还有那铭记着我初恋情爱的石亭呢?它还伫立在江边等待那对恋人卿卿我我吗?江水无言。仿佛还在期待一个在冥冥之中有着某种联系和默契的人,在某一个时刻,向着未来的岁月挥毫着墨,叙说万丈英雄豪情与方寸之间的似水柔情。是啊,大自然是不理会人类文明和历史创造的印痕的。时光流逝,斗转星移,永恒依然如故。望着这奔腾的江水,真的为生命的美好而感动而喝彩。
如今,白龙江两岸变化巨大,村镇、稻田、公路、通讯设施方兴未艾,琳琅满目。武都区更是楼房林立,街道纵横,人流如织,到处都是醒目的招牌和现代霓虹灯的装饰。漫步在那四方青石铺就的街道上,好像是漫游在江南小镇的茶马古道上,仿佛远远听见了古道转角处传来的一声声悦耳清脆铃声,是那样的幽雅,那样的古朴,但这里各种特色小吃依然是我最钟情的。更为可喜的是,十三五期间,武都要实现重点旅游景区、车站、机场与高速公路半小时对接,构建以兰渝铁路、天平铁路南延段、阳平关至九寨沟铁路为主骨架的H型高速公路网和E型铁路网,今后东进陕西、北上兰州、南下川渝、西连九寨就简单易行了。那时,武都交通不便的旧帽子将彻底结束,白龙江也会以自己的魅力吸引更多南来北往的游人。
别离白龙江好几年了,今天捧一窝清澈的江水,依然感觉到她的亲切,对她那份真挚的恋情仍在江水中滔滔不绝地奔涌。回眸远方,夕阳即将从山崖间跌落,它灿烂的胭脂色把江水染得五彩缤纷。人在江畔,感慨万千,在亘古流淌的涛声里,虽然每个人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但还是希望时光的河流把我们载往更远的前方,去实现梦想中的极致那个永久的期待。是啊,唯有给拥挤的心灵一片希望的空白地带,生命的空间才会不断地延伸和扩展……
□刘志宏
新闻推荐
近日,来自省农科院园艺所的果树专家李洪雯博士在九寨沟县保华乡半山村开展甜樱桃栽培管理技术培训会,来自保华乡、陵江乡、郭元乡的40多家果农种植大户参加了培训。甜樱桃是九寨沟县特色水果之一。...
九寨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九寨沟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