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新闻 马尔康新闻 金川新闻 小金新闻 阿坝县新闻 若尔盖新闻 红原新闻 壤塘新闻 汶川新闻 理县新闻 茂县新闻 松潘新闻 九寨沟新闻 黑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阿坝州 > 汶川新闻 > 正文

根植于民酿芬芳汶川精神永飘扬 ——汶川县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实

来源:阿坝日报 2014-06-17 14:55   https://www.yybnet.net/

■记者 杨刚 郭子琦

岷江河畔,有一股把满意写在群众笑脸上的为民之风在这里涤荡;布瓦山旁,有一面抗震救灾中磨砺出的“汶川精神”旗帜在这里飘扬……

穿越地震灾难,汶川人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厚德感恩”的汶川精神砥砺奋进、浴火重生,在灾后重建和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6年后的今天,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汶川县所有党员干部更是把汶川精神这笔宝贵的财富植根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每一个角落,让教育实践活动如缕缕春风,温暖着所有群众的心。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来,汶川县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的“汶川精神”为引领,掀起阵阵新风——一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战役”就此打响,实干为民的春潮在这里涌动,打造群众满意工程的行动深入民心,蓬勃向上的正能量正喷薄而出,凝聚起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先行地”的强大动力。

放下身子,踏实步子,从行动上接地气

——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勇顽强的斗志,当好服务群众的“排头兵”

六月的汶川阳光明媚,放眼城乡街巷、田间地头,到处一派繁忙景象和火热氛围;走进各机关、单位,每处展现着改进作风的果敢魄力和坚定决心。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汶川“扎地生根”,全县7800余名党员以自强不息的汶川精神和不畏困难的顽强作风引领下,一起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以最大的勇气清垢图新。

一次次学习、一次次洗礼,使汶川县广大党员干部补足了精神之钙,筑牢了思想之魂,真正明确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通过“三讲”、“四学”、“三议四讨论”等活动,全县党员干部开展集中学习561次,撰写心得体会2053篇;专题宣讲辅导报告115场次,巡回宣讲74场次;邀请典型作专题报告60场次,专题讨论657场次。使全县党员干部为民信念更加坚定,群众观念倍增。

“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向群众求教,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坚定的话语彰显为民决心,活动伊始,州委常委、县委书记蒋刚带头深入全县11个乡镇和高半山村,全面掌握农村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倾听群众所需所盼;县长旺娜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群众在生产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致富增收的意愿……

这,是一次党与民心的真情相融。汶川县建立县级领导“1+1+x+1”联系点制度、县乡村三级联动责任落实机制和一把手压力传递机制,领导干部按照“五个带头”要求,作表率、当标杆。县级领导深入联系点,开展调研240余次,拟定帮扶计划70条,结对认亲200余户,扶贫帮困120余户,形成了“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这,是一次对群众心灵的深情丈量。“走进群众听、广开言路听、民主恳谈听、左右相互听、上下兼顾听。”汶川县结合“走基层”、“双报到”活动,多层面、多渠道的听取意见建议,征求“四风”方面问题建议398条、群众意见建议32170条。

实施干部软实力提升工程,重点解决干部队伍认识不高、敬业不强、作风不实、行为不严、思路不宽、制度不全等六大问题,出台《加强和规范干部管理的规定》,集中整治干部“走读”现象,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乘教育实践活动劲风厉势,一支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已经形成!

根植群众、实干创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以敢为人先的气魄、群众为先的信念,当好群众身边的“服务员”

如何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好群众最后一公里?汶川县用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的行动,交出了一份份合格答卷。

田间地头,活跃着科技支农干部的身影;帮扶村里,忙碌着机关干部往返奔走的脚步……一项项为民之举暖着汶川百姓心窝。

“我们村地处高半山,全村上千亩的甜樱桃一到采摘期,前来自驾采摘购买甜樱桃的游客车辆停放成了一道难题,制约了村里的樱桃销售。”克枯乡周达村周志文站在新建不久的停车场上欣喜不已,他告诉记者,该县通过开展对群众收入、群众需求、群众问题和群众满意的“四个”调查模式,了解到了周达村群众实际困难,并整合项目资金,通过村民以工代赈的方式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将停车场建设完工,解决了村民反映强烈的问题。

周达村的变化得益于汶川县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结合实际,创新载体,用“四个”调查模式、“挂图”作战模式、“党员义工”模式、“次极”突破模式的“四个模式”统揽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四个”调查模式中,汶川县共征求到意见和建议1093条,并在11个乡镇建立“三帐一记”,119个村建立了“一村一册”和“一户一卡”信息台帐。同时,该县针对问题,详细制作分布图、路线图、宣传图,并在地图上标明活动单位、挂联领导、挂包单位,做到分布情况、指导联系、具体措施、等“十个明了”。

“以前觉得干部到基层都是看一看就走了,现在主动到家里来帮忙,没喝一口水,还和我们一起吃苦受累,共产党是真正地在关心帮助我们啊。”雁门乡麦地村村民尚贤伦告诉记者,他的住房在去年“7·10”特大山洪泥石流中损毁严重,汶川县法院党员义工小分队在得知他家盖房子缺人手后,来到他家抬钢筋、捆铁丝,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在党员义工模式中,汶川县紧紧围绕“公仆尽责、联村帮户、党员义工”这一活动主题,把握“群众最需要什么就重点做什么,什么见效最快就优先做什么,什么最难突破就集中做什么”的原则,全县4000余名党员干部与11000余农户开展了“结对认亲”,开展义工服务时间累计达8000余小时,帮助制定发展规划119项,注入资金333.4万元,进一步密切了党群间的血脉关系。

同时,通过“次极”突破模式,汶川县加强县级领导对高半山村的“一对一”联系,坚持导向与需要、串点与成面、借力与发力“三个结合”,实行精准帮扶和次级突破,第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422元,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为民实事,当好了为群众服务的“服务员”。

心系群众、倾情民生,民心工程解民忧

——以厚德感恩的情怀、一诺千金的豪迈,当好群众幸福“铺路石”

在群众“最盼”的事上动脑筋、“最急”的事上下功夫,汶川县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民生投入,切实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去年泥石流灾害中,通往我们村2公里长的通村公路全被冲毁,影响沟内4个村,4000多名群众的出行。”雁门乡麦地村党支部书记王智龙告诉记者,通过短短几个月时间,县上便给村里修好了路,路基稳当了,路面更宽了。“要感谢党委、政府的好政策,我们这条路才能这么快建起来。”王智龙满怀感激。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汶川县紧扣“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坚持立学立改,并立足群众期盼,将群众最为关心的出行难、用电难、饮水难、读书难、看病难、就业难、增收难等“七难”民生问题放在首位,优先实施。

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民生问题,汶川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着眼保障民安、稳定民心、改善民生,计划投入资金19.89亿元,强力推进“灾后重建攻坚、社会综合治理、改善民生帮扶”共15大项62小项的“三大攻坚行动”,并不断加快三次产业发展,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脚沾泥土,才能心系基层;心怀真情,才能体贴百姓——投入1721万元,加快全县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加大污水处理投入;投入1350万元,进行通村、通户道路的修复、硬化和保护;投入2.25亿元,加强“7·10”在后防洪工程,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一个个“民生大礼包”正逐渐变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同时,为了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汶川县把产业提质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农牧业现代化转变、传统工业向循环低碳效益型发展、旅游业向生态康养目的地转变,用产业支撑起群众幸福的明天。

科学探索的使命光荣而艰巨,科学发展的步伐坚实而铿锵。汶川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美丽”为目标,全力推进农业“五千万工程”提升,提升建设甜樱桃、猕猴桃、青脆李、核桃等基地3.4万亩,发展花卉300亩,并以漩口工业园区为核心,雁门、七盘沟为支点,建设“1+X”生态工业园区,此外,还按“农旅相融、板块联动、区域协同、全域景区”的原则,打造南线生态康养游、北线民俗文化游、乡村农家体验游,力争接待游客突破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50亿元,带动农村群众通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实现就业10000人。

春华初展,秋实可期。在践行群众路线的道路上,汶川党员干部以强大的汶川精神为动力,汇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巨大正能量,以“一切为了群众”精神状态和“让群众满意”的工作作风,推动着汶川县的转型跨越发展,向着同心共筑中国梦、合力再创新汶川的目标阔步前行。

新闻推荐

先进设备助安全度汛

■伍排勇康建禹记者郭子琦袁娜进入汛期以来,汶川县未雨绸缪,提前准备,精心部署,一大批先进监测设备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全县防灾避险能力,确保今年汛期安全度汛。“这套视频监测系统监测功能正常,一旦...

汶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汶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根植于民酿芬芳汶川精神永飘扬 ——汶川县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实)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