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池州市 宣城市 六安市 滁州市 宿州市 阜阳市 黄山市 安庆市 铜陵市 淮北市 马鞍山市 淮南市 蚌埠市 芜湖市 合肥市 亳州市
地方网 > 安徽 > 安徽新闻 > 正文

肥东韵大鼓情

来源:肥东晨刊 2014-08-11 18:52   https://www.yybnet.net/

○江义阔的大鼓书在肥东很有名 ○大鼓书具有浓郁地方特色 ○江义阔演出的全部家当策划:陈军 刘咏平 稿件采写:李建安 本刊记者 王晓峰 文\图

安徽大鼓受北方的河间大鼓影响发展而成,自成一派,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解放前,安徽大鼓在合肥地区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肥东的梁园、八斗、古城、店埠等地都辟有专门书场,场场爆满。如今,安徽大鼓处于低潮,但仍有少数艺人活跃在舞台上,继续延续着这门古老而又有浓郁地方味道的曲艺艺术。而肥东八斗镇的江义阔,就是坚守者中的一人。

1 在大鼓书中“泡”大

在八斗镇的一户普通民宅内,记者见到了安徽大鼓民间艺人江义阔。从他浓郁的地方口音中不难感受到,那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气息。

初次见面,江义阔一上来便说了一段《三国演义》的大鼓书,那铿锵有力的鼓声、别具特色的唱腔,都给记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安徽大鼓在二十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达到辉煌,当时几乎每晚艺人都要去书场表演,甚至一晚上要赶好几场。这些书场、书棚几乎每天都有演出,营业红火。”从江义阔的话语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作为一位大鼓艺人的骄傲。

说起自己学大鼓的经历,江义阔坦言他的成就拜师父所赐。“我的师父把他的技艺传给了我,让我有幸成为一位大鼓艺人,虽然师父已经离世多年,但他依然活在我心中。”

八斗自古是文艺之乡,受此环境熏陶,江义阔自幼酷爱说唱大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是在大鼓书里‘泡\’大的。”1968年江义阔高中毕业,喜欢文学的他对大鼓情有独钟,也就在同一时期,他遇到了改变他命运的那个人——刘振先。

“‘文革\’开始,全国的文艺事业陷入瘫痪,大鼓也被禁止演唱,于是我师父刘振先带着孩子回到了八斗镇,由于我们住得很近,接触时间一长,加上我也很喜欢大鼓,于是他便收我为徒,跟他后面学起了大鼓。”江义阔说,每天等刘振先从生产队放牛归来,便跑到他家中听他说书里的“奥秘”。

“他的嗓音特别好,这是天生的,我学不来,但我师父把他精湛的技艺教给了我,让我受益终身。”由于当时大鼓的唱词都是口口相传,江义阔并没有留下文字资料,但师父教给他的唱词,他牢记在心,信口拈来。

“我记得师父当时曾跟我说,‘历史是会更替的,现在不给唱大鼓,或许有一天还有我重唱的时候!\’没想到‘文革\’结束后,全民思想解放,师父又回合肥去唱大鼓了。”据江义阔回忆,1978年合肥市曲艺团恢复,刘振先上演《杨家将》、《月唐》等传统长篇书目达七个月,场场满座,票房纯收入达万余元,为曲艺团的重建做出巨大贡献。

2 一个人就是一台戏

据了解,安徽大鼓曾经是安徽曲艺艺术中流传面最广、最具有知名度的曲艺种类,在安徽省的曲艺发展历史上是具有代表性的。

“安徽大鼓分南口、北口、花口三种唱腔。南口流行于长江两岸及合肥、六安地区。大鼓说唱讲究韵律板眼,主要唱腔曲调为四弦书、锣鼓书和地方民歌。唱腔有外嗓和内嗓之分。外嗓即本嗓,唱法通俗;内嗓又称哑嗓、假嗓,嗓音嘶哑。其鼓词以‘三个字\’、‘五句景\’、‘七字唱\’、‘十字句\’为特点。”江义阔介绍说,说唱曲目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故事、传说等。

鼓书艺人一般都是唱“独角戏”:一个人,一个书鼓,一个鼓箭,一块夹板和一块醒木就是表演的全部家当。“书鼓其形状为扁圆形,两面蒙皮,置于鼓架上,鼓架一般有高矮之别,我师父用的是高架子,站着说大鼓书是对台下观众的尊重,因此直到现在我用的还是高鼓架。”此外,江义阔还展示了他的夹板,这里面也有“小秘密”。

“夹板我们一般选择用紫檀制作,紫檀碰击发出的声音深沉有力,而唱词要跟板子压到一起,所以必须要求咬字清晰。而板子上面系的线也很有讲究,一般用红色线的,说明还是初学者。等你逐渐成熟,能独当一面了,就改用褐色或者黄色的线,别人一看就知道你已经出师了。而如果你的师父去世了,板子则要换成白线,一般为期三年。”江义阔很认真地说,这是行规,如果你不这样做,同行看到都会批评你的。

江义阔还告诉记者,大鼓的文学脚本称为鼓词,基本为七言或十言的上下句体。“曲目有短篇、中篇、长篇之分。短篇只唱不说,中、长篇则有唱有说。人们往往称唱短篇为唱大鼓,唱中、长篇为唱大鼓书。”

艺术在坚守的同时,也要不断创新。除了演绎经典曲目外,闲暇之余江义阔还自己创作鼓词。“在表演过程中,我渐渐不满足于现有的剧本,尝试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感悟体会创编到作品中去。”2011年,江义阔创编曲目《说唱刘大妈》在首届安徽省“鼓书”曲艺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3年,江义阔还获得了“肥东十大民间艺人”称号。

3 大鼓传承面临窘境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节奏加快,外来艺术的冲击,可供选择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大鼓书早已不再是人们茶余饭后、逢年过节唯一的娱乐方式,听大鼓书的人越来越少,只有在部分农村仍有一定的市场。由于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城乡人民忙于各种经营活动,年轻人外出打工者多,大鼓书已很少能吸引年轻人的兴趣。随着老艺人的逐渐衰老,说书的人越来越少,对此江义阔很是担忧,他认为如不再抢救,大鼓书将面临失传的危险。

“曾经有一个姑娘想跟我学大鼓书,结果三个月没到,姑娘就放弃了,她觉着练习很枯燥很疲惫,确实如此,大鼓书看起来容易,但真要学好还是要下一番功夫的。”面对后继无人的窘境,江义阔感慨万千。

安徽大鼓浓厚的地域特色、特有的地域文化、浓重的地方口音,同时也“囚禁”了安徽大鼓,看不懂、听不懂成为安徽大鼓走向全国的最大障碍。“过去最鼎盛的时候,整个肥东有一百多大鼓艺人,而如今还能登台表演的已不超过五个人。虽然多少人呼吁保存和发扬传统文化,但谈何容易啊,真怕安徽大鼓以后只能是人们记忆中的一段情愫……”说到这时,江老的眼眶越发红润起来。

未来安徽大鼓何去何从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安徽大鼓,了解咱们的肥东曲艺。

新闻推荐

小黄村墓葬群抢救发掘顺利完成

 从7月19日至10月4日,在肥东文管所的配合下,省考古所历时近三个月的时间,对包公镇小黄自然村内的一处墓葬群抢救发掘工作目前已圆满完成。经过前期考古勘探,根据地层堆积和出土器物判断,分...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肥东韵大鼓情)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