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郭道良在社区里的工厂了解生产情况。□孟祥运 实习生 谢芸 本刊记者 叶昌国 文/图
撮镇镇大郭社区曾获“全国计生协先进单位”、“安徽省民主与法制建设示范村”及市、县“五个好村居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是全县有名的先进典型。多年来,尽管社区在拆迁、征地、两村合并等遗留问题方面涉及诸多矛盾,但社区两委一班人始终坚持按照原则办事,做到“一碗水端平”,坚持把矛盾化解在社区之内,所有的问题都在社区里解决。
虽说是社区,却是原来的两个村合并而成。合并后的大郭社区牵涉到田亩、道路、荒滩土埂等许多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处理。加之店忠路穿社区而过,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先后两次拆迁,拆迁面积达9000多平方米,共42户人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郭社区将成为东部新市镇的建设主体。近年来,在规划成工业区的土地上,先后迁坟900多座……这些繁杂的事情,说出来只是短短的几句话,可实际做起来却用了几年时间,花费了社区“两委”成员的大量精力。面对出现的诸多矛盾,社区“两委”班子坚持做到从容对待,从来不把矛盾和问题上交,再难的问题也要解决在社区内。用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郭道良的话说:“在处理群众矛盾和纠纷方面,作为社区负责人,首先要做到原则问题不能让步,干部自身不能有私心;其次是要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能让有些人得益、有些人吃亏;再次要做到不厌其烦,跟群众讲清道理。如果这几点做到了,所有的问题都能够解决在社区之内。”
由于店忠路拓宽改造建设需要,在短短几年间,沿线群众先后进行两次拆迁。两次拆迁仅搬出搬进,就给村民们带来许多麻烦。特别是在第二次拆迁动员的时候,群众的情绪大,大部分群众牢骚满腹。针对群众的怨言,社区“两委”一班人分头登门做好解释工作。群众在拆迁过程中租房难,社区主动搭建好简易木板房,将75岁以上的老人及困难户家庭进行安置。这样,既减轻了拆迁户的负担,也减轻了拆迁动员工作的难度。由于社区处处把工作做在前面,所以,原定的拆迁进度,只用一半时间就完成了。
近年来,社区的少数群众在荒滩河埂上垦荒种庄稼。以往,在没有并村之前,牵涉到的占地补偿等均被少数垦荒的群众所得,其他群众意见很大。今年年初,因为污水管网线路牵涉到部分垦荒的地段,在补偿问题上,少数群众仍然想着得到占地的全部补偿。为了减少矛盾的出现,让大多数群众得益,社区“两委”决定,所有的垦荒户只得青苗费。听到这样的意见之后,少数垦荒户找到社区,要求得到更多的补偿,要不然就要上访。社区负责人给他们的解释是,荒滩土埂的土地本归集体所有,少数人在荒滩上种庄稼,本身是不允许的。你们平时垦荒辛苦,所以给予青苗费补偿,占地费用应该归集体,然后让大家都得利。针对这样的解释,少数人就是不同意,社区“两委”坚持在原则问题上不让步,同时耐心做少数垦荒户的思想工作,最终将矛盾解决在社区之内。
新闻推荐
8月2日下午,首届“曹植诗歌奖”华语诗歌大赛新闻发布会举行,省作家协会主席许辉,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裴章传,市文联副主席周爱洋等相关负责人参加发布会。据悉,“曹植诗歌奖”华语诗歌大赛由...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