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罡 本刊记者 叶昌国 文/图
一年多时间共流转土地达1万余亩,新建设施栽培280亩,实现成片林种植6140亩。近年来,响导乡着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农业优势,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等方式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使农民直接得实惠。
土地流转催生一批“基地”形成
记者走进响导乡唐井村,只见不远处大面积的田野里,挖掘机正在来回移动,发出一阵阵机器作业的轰鸣声,大型的旋耕机正在进行最后的翻耕和平整工作……施工现场正是该乡2015年即将打造的6000亩生态桃园综合示范园。随行的一位乡干部说,响导乡近年来在基础设施投入上,完善了道路路网和管网建设,特别是机耕路和机耕桥的建设。完成渠道清淤9条15.6公里,新修塘坝28口,新修泵站3个共48.5千瓦,新建机耕桥1座,新建砂石路4.5公里;启动竹林、赵集、废弃窑厂复垦项目65亩;完成了村村通、一事一议等项目16公里水泥路建设;完成黄湖村10000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设计。
响导乡不断加快土地流转,催生了一大批种植、养殖业大户。该乡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风景树基地、林下家禽养殖基地等一批项目相继落地,由于规模大、季节性强等因素,这些大户仅靠自己及家人的劳动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于是聘请本村或邻村的闲暇劳动力来帮忙,成了许多大户解决短时用工需求的首要方式。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的发展,也为当地更多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村民能就近务工,既能拿到固定的田亩租金,又能拿到一份工钱。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三化”经营
响导乡积极发挥土地与农业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了安徽森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蒙跃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温氏集团等农业企业扎根响导,成为响导农业产业化的主力军,在唐井、南王、黄湖等村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唐井村的流转土地占该村土地的2/3,集规模养猪、养鸡、养鸭、成片林种植、特色农产品种植等为一体的农业产业示范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规模。南王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涵盖有机蔬菜、花卉、苗木等高附加值品种,大大提升了大棚蔬菜等农产品档次。响导乡以示范基地为依托,发挥农产品品牌效应,提升“响导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增强传统种养殖业竞争力,扩大规模化种养殖基地建设,鼓励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力支持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积极支持他们与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加速培育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一步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
新闻推荐
日前,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台等11家中央媒体,安徽日报、安徽电台、新安晚报、中安在线等13家省、市级媒体来到撮镇镇仙临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就产业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进...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