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蒋明
日前,网贷之家联合盈灿咨询发布《P2P网贷行业2016年7月月报》,数据显示,在刚过去的7月份,网贷行业平台数量减少、投资利率降低的“双降”态势继续:7月份全国P2P平台即网络个人借贷平台数量减少68家,创一年正常运营平台数量新低;综合收益率持续下降,已下降至10.25%,环比下降了13个基点,同比下降了333个基点。
面对P2P行业呈现持续降温现象,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要改变过去P2P平台高息的观念,识别有实力的平台,避免“踩雷”则显得更加重要。
网贷行业进入淘汰期
事实上,自从去年末银监会颁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之后,P2P降温潮就已经初现端倪了。
伴随着互金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P2P行业越发地感受到了不断收紧的监管之力,在这股强压的笼罩下,行业逐渐呈现出两种现象,一种是新平台的入场难度持续加大。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刚过去的7月,P2P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进一步减少,关停101家。当月新增只有33家,而去年同期则新增平台达到217家。业内人士认为,P2P的增长步伐已大大放缓,这意味着网贷行业进入淘汰期,也是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必要的调整。
“网贷综合收益率一路下行,是政策调控的效果,更是网贷市场回归理性的体现。 ”网贷之家分析认为,监管政策趋严背景下,大量平台主动清盘停业,已经成为近期行业发展的常态,对于行业的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P2P行业告别了单纯以高收益吸引顾客的“野蛮生长”阶段。
目前,虽然网贷平台总数在下降,而成交量稳步上升,行业已进入优胜劣汰的调整期。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问题平台历史累计涉及投资人数约为30万人,占总投资人数比例约为3.5%;涉及贷款余额约为185.6亿元,占2016年7月底行业贷款余额的比例约为2.8%。 P2P行业7月成交量达到1829.73亿元,较6月环比增加6.77%,离单月2000亿元大关仅一步之遥。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停业平台大量增加,正常运营平台创新低,但另一方面P2P成交量却不断增加,且向大平台集中。而投资者也加大对优质平台的投入,行业洗牌不可避免。
正奇安徽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旗下P2P平台“奇乐融”董事长胡伟认为:“P2P网贷行业从平台数量上看‘去糟留精\’的大势已经不可逆,但这对行业健康发展也是有利的。 ”
核心信息披露有望规范
由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与中证金牛金融研究中心联合组成的中国网贷评价体系课题组,提出了目前P2P平台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平台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信息不详;项目借款信息不全或不予成交前披露;运营数据残缺,运营报告形同虚设。主要表现在:喜欢炫耀成交资金量,不提借贷余额;只说注册人数,不提实际投资人数;只介绍投资人情况,不提借款人情况;拒绝披露不良贷款的数据等等。
今年上半年,随着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的推进,网贷行业进入发展与规范并重的阶段。今年7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要“引导和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近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组织制定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标准——P2P网贷(征求意见稿)》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自律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开始向会员单位征求意见。
据了解,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制定的信息披露标准及配套自律制度中,制定了信息披露标准并规范了86项披露指标,对从业机构信息、平台运营信息、项目信息都做出了明确的披露要求。
目前,P2P网贷行业进入洗牌阶段,投资人对平台的安全、收益、信息披露和用户服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P2P平台之间为了争取更多的优质客户,近期纷纷打出“金融科技”的概念,试图摆脱问题P2P平台污名。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概念之外,平台的实力和服务投资者的质量才是关键。平台信息披露得越充分,投资者的信任程度与投资热情就会水涨船高,也能够方便投资者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投资方案。
“信息披露的充分是判定风险的关键,平台是否详细披露了项目,是初步判定投资项目安全系数大小的重要方面。 ”胡伟表示,目前不少网贷平台核心信息披露不足、甚至失真,投资人难以判断平台的真正风险。因此,加强对P2P机构信息披露的规范,将有利于保护投资人利益,同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投资P2P要慎选平台
去年,全国共有677家P2P问题平台被曝光,其中安徽省有37家上榜。在这37家P2P平台中,恒艳财富、融亿通等21个平台提现困难;瑞敏投资、北斗金融等11家P2P平台遭停业;安凰贷、凯大投资等5家平台直接跑路。
今年以来,P2P网贷行业的整治就没有停止过,但还是有很多打着P2P旗号,进行非法集资、自融、诈骗等,这些问题平台专门瞄准普通投资者,因为他们的风险意识普遍偏低,对金融陷阱不敏感,容易轻信某些心怀不轨之人的“忽悠”。
面对众多P2P平台,虽然许多投资者都明白要远离有资金池、自融、虚假标的等嫌疑的平台,但在实际判别中却依然无从下手。
那么,投资前如何擦亮双眼,不被卷入花哨的骗局中。
首先,要慎选平台,忌存侥幸心理、贪图高收益。现今“收益畸高”几乎已成问题平台的代名词,收益越高,越是存在不可忽视的隐患。投资者不应只凭收益高低选择平台,莫要有侥幸心理。如果某平台将原本简单的借贷模式复杂化,用一些含糊其辞的概念对债权进行包装,刻意忽略借贷逻辑,只强调收益,那投资人就要警惕了。
其次,根据P2P定位,“做小、做简单、做分散”,这样的业务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平台抵御市场波动,还会增加不良平台的造假成本。单一债权的金额要小,最好在10万以下。因为,平台要伪造出一个千万级别大额债权的成本一定比编造出几万个小额债权的难度小;借款人在借款用途、地域分布、职业分布等方面分散,如果投资者发现平台上的融资项目大多来自于同一行业 (如房地产或制造业)或单一地区,那么就要小心投资了,因为行业性和地区性不确定因素很有可能导致借款大量逾期;债权类型尽量是小额贷款,所谓的对接私募基金、对接传统金融产品、对接公共债务等说法,很容易被不良平台包装成非法集资的“噱头”。
另外,投资者还要避免盲目投资,尽量选择口碑好、运营规范的平台。同时,可适当建立跨平台、多周期的投资组合,以获得高收益的同时,分散投资风险。只有那些建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掌握完善投资技巧并善于利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资源和信息的投资者,才可能在投资收益率普遍下滑的市场环境下坐享安全与收益。
新闻推荐
同比增长近四成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