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婷
以20年为时间尺度,一位职场人士的职业生涯将划出怎样的轨迹?跳过几次槽、是否有了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从工作中得到了哪些经验教训和人生感悟,热爱自己的工作吗?在无边界职业生涯时期,人们经历的职业转换越来越多,职业生涯发展愈发受到重视。
今年4月,中科大管理学院启动了一项千人职业生涯20年跟踪调查项目。 “我们将征集5000名不同行业、不同发展层次的志愿者,在20年内持续跟踪、了解他们职业生涯的变化。因为时间跨度大,存在一定的流失率,最终能有20%的志愿者持续参与20年,已经算是很好的结果。 ”8月4日,该项目主持人、中科大管理学院教授翁清雄说,“目前已有1000多名志愿者报名并填写基本信息,基本都是通过QQ、微信等方式进行沟通。我们欢迎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其中,特别是企业中的一线工人等群体,从而形成层次丰富、全景式的职业生涯调查。 ”
志愿者余炜已在医药流通行业从业10年。 “长达20年的职业生涯调查就像一部纪录片,通过动态的记录、分析,帮助我们探寻职业发展的规律,对转型期的中国有着现实意义。”余炜说,“志愿者参与其中也有收获。我们可以在微信群里互相交流,既能得到同行业成功者的指导和帮助,也能认识不同行业的朋友,拓宽视野,广交朋友。 ”
李广德原本是一家外企的区域销售经理。 “到了这个职位,我几乎已经触碰到了职业天花板,上升空间不大。现在‘双创\’氛围浓厚,我选择出来闯一闯。 ”李广德说,去年他辞去工作,在合肥创办了一家机械设备销售维修公司。自身职业生涯的改变,让李广德对职业生涯跟踪调查产生了兴趣。“以前我也关注过一些相关的调查报道,基本都是短期的截面分析,持续调查比较少。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持续参与,帮助研究者获得更深层次的人力资源理论创新。同时,研究成果也可以为职场人士实现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
“持续调查的研究成果,我们计划每两年发布一次。 ”翁清雄说,“从目前已经报名的志愿者情况来看,个人在进行就业决策中存在着职业匹配妥协、发展机会妥协、社会期望妥协等不同的妥协模式。一些人为了薪酬待遇,或是满足家人期望等,选择了和自己的技能或兴趣爱好不相符的职业。实际上,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既离不开较强的工作能力,也不能缺少职业热情。如果所从事的工作并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就很容易感到倦怠和不快乐;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个人发展的。 ”
省人力资源协会秘书长王永胜表示,与一线城市相比,当前安徽省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仍有一定差距。持续开展长期的职业生涯调查,其研究成果不仅对企业从业人员有较强指导作用,对推动安徽省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有极大帮助。比如,企业如何更好地选拔人才、留住人才,以及如何对员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都能从中获得参考。
新闻推荐
同比增长近四成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