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振娅 李长龙本报记者 黄永礼
“党建+产业”: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条上
这些天,天还未亮透,位于合肥经开区高刘镇沿河村的和祥食用菌种植协会的院子里已一片忙碌景象。几位村民忙着拌料粉碎、填菌。育菇室内,一排排一尺长的食用菌袋码得整整齐齐。“预计可出菇3万斤,收入得在21万元左右。”协会负责人、支部书记张和涛望着一茬茬探出头的白色小蘑菇,脸上露出了笑容。
产业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张和涛告诉记者,食用菌协会组建后,镇积极推动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形成了“党支部+协会”的党建运作模式。目前,合肥经开区已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6个,带动了当地葡萄、草莓、大葱、核桃等特色优势产业的蓬勃发展。不少党员深有感触地说,把组织建在产业上,让党员聚在产业里,使群众富在产业中,让党员和群众结成创业致富共同体。
工业企业,是合肥经开区发展的核心力量。该区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探索分行业领域开展党建工作,把党组织建在产业发展的各个链条上。
“针对产业分类和布局,以产业和地域为纽带,依托龙头企业和产业链,成立园区党组织和行业党组织,对地域相邻、产业相关的配套企业,实行党建工作统一管理、检查和考核。 ”合肥经开区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共组建日立、海尔、佳通、民营企业园、医药产业园等5个产业园党委,覆盖100多家非公企业。
走进位于经开区的合肥锻压集团,“红色”气息扑面而来。入党誓词、“两学一做”宣传栏、企业党组织和党员风采照挂满墙。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抓党建,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的“红色动力”。公司成立的党员科技攻关小组,研发了多项领先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
“把企业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党员骨干培养成管理人员。 ”合肥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操云何表示,经开区持续实施“三个培养”工程,切实发挥了党员在企业生产和产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全区非公企业党员总数已达5600余名。近年来,合肥经开区还推进企业“星级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开展“每月之星”“岗位标兵”评选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为了帮助企业加强党组织建设,更好地助推企业发展,合肥经开区先后选派200多名思想政治素质好、组织协调能力强、熟悉党务工作、责任心强的党员干部,驻企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系指导600多家非公企业。自2011年开始,该区还每年集中时间开展 “千名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组成280个小组深入企业,帮助解决难题、指导党建工作。
“党建+单位”:搭建共驻共建服务平台
每天下午,合肥经开区九龙社区的孩子们放学后,都喜欢来到位于九龙城市生活驿站的“社区之约”,与社区志愿者一起学习、做游戏,这不仅解除了务工人员家庭的后顾之忧,更为孩子放学后增加了学习娱乐的好去处。
“‘社区之约\’之所以能建立起来,离不开党建联席会议成员高校单位的鼎力帮助,他们不仅送来图书等教学设备,还轮流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前来开展服务。”芙蓉社区党委书记赵志刚说。
针对区内大企业多、高校多的特点,合肥经开区搭建“1+X”党建互动平台,5大社区分别搭建社区党建联席会、大学生实践服务基地、社工工作站等多个社区共驻共建平台,引导大家共同协商社区管理,民主决定社区事务,优势互补、互惠共赢,有效解决了社区居民就业安置、文体设施共享、文化资源共享等问题,促进了小区居民与驻区单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将基层单位、群众凝聚在一起。
“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在双岗。”经开区探索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的机制,引导在职党员充分发挥作用。
在芙蓉社区,辖区的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省疾控中心、高速地产等企事业单位,组织在职党员1213人到社区报到,建立在职党员、无职党员志愿者队伍9支290人,青年志愿者12支1800余人,经常性开展各项民生服务。目前,已开展义务会诊、疾病预防、政策宣传、教育培训、困难帮扶、文明创建等各类志愿服务26场,1000余人次参加,形成了“全覆盖、多层次”的党团志愿组织网络。
如今,合肥经开区 “党建+单位”模式,聚集了多方力量和资源。在此引领下,“爱心储蓄银行”“大学生唠嗑队”“社区之约”“青春驿站”“亲子阅读营”等多个特色微平台纷纷涌现,有力有效地为各类群体提供及时的服务。
“党建+制度”:推进项目化管理网格化
从几十平方米、只能提供基本社区服务的“蜗居”办公室,到现在成为拥有总面积2万平方米的社区服务场所,向居民提供就业失业登记、低保救助、健身娱乐等多项功能和服务,合肥经开区实施的标准化示范社区创建,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彻底摆脱了以往基层党组织吸引力不强、社区“兜底”作用不足的尴尬局面。这一变化,得益于该区实施的“有地议事、有钱办事、有人干事、有章理事”的“四有”工程。
“四有”工程意在夯实社区党建的基础。而推进“党建项目化”,则更有力地压实了合肥经开区的党建工作。
经开区党工委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指导方案》,明确提出党建工作 “三有一化”“五个工作着力点”的党建项目化管理制度。项目化党建,采取先行向党员群众征求突出意见和迫切需求,经过梳理后将这些意见需求制成若干党建项目,实行挂图管理、附表实施,做到责任到人、计划到天、具体到事,条理清晰又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该区还建立包括“经费支持、结对共建、考评体系、晋升激励”在内的保障措施,形成了对党建项目化的有力支撑。
“翠微广场一个台阶上的砖坏了,前几天有几位老人还差点摔倒,请帮我们想想办法。 ”接到居民的反映后,翠微居委会的党支部网格员葛圣娣按照程序,把该问题逐级上报到社区委,社区委随后安排人进行了及时维护,快速解决路砖问题。
“党建网格化”是针对社区居民诉求而探索的社区服务模式,解决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居民办事不出“格”。全区173名党建网格员每天走街串户与居民“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服务,上连社区党组织,下接居民群众,广大群众在得到及时便捷的服务中,增加了幸福感和归属感。合肥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伟表示,“党建+”理念的运用,有力发挥了党建的引领作用,推动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融合式共赢发展,正日益成为经开区加快建设“工业发展主引擎,创新发展新高地”的力量源泉。
新闻推荐
安徽省综合施策推动企业降成本力争三年内降低企业成本5%至8%
力争三年内降低企业成本5%至8%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