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2020年,全省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能力
◎ 实现3分钟内生成实测地震烈度速报信息
◎ 探索开展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
本报讯(记者 张理想)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提出全面提升地震监测预报效能,完善现代化防震减灾治理体系,强化防震减灾社会服务能力,到2020年,全省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
“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地震监测能力进一步增强,地震监测台站达112个,基本实现一县一台的布局要求;全省地震监控能力达到1.0级,个别地区达到0.2级,地震速报时间从12分钟缩短至8分钟以内。地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稳步提升,城市新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固改造中小学校舍16022所,并建成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点238个。
“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将推动地震监测预报、抗震设防、应急救援、地震科技创新等工作取得更大进步,全面提升地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在提升地震监测预测预警能力方面,建成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系统,实现3分钟内生成实测地震烈度速报信息,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大别山地区具备破坏性地震预警能力,合肥等重点城市具备300公里外远场大震预警能力。在提升城乡抗震设防能力方面,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村镇规划,继续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各县(市、区)每年创建1个以上地震安全示范村;推动市、县开展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地震小区划工作,长三角城市群和郯庐断裂带沿线地区实现全覆盖。在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方面,完善地震应急和救援保障体系,实现全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互联互通,震后1小时内获得震灾预评估结果,2小时内获取人员伤亡和房屋破坏信息;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总容纳量达到城镇常住人口的70%;探索开展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在推进重点地区地震背景场探测方面,启动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断层探测,获得郯庐断裂带安徽段高精度三维地震构造模型,确定第四纪以来地震活动性;建设大别山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将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合肥地震台建设成为国家地球物理观象台,在庐江、蚌埠、金寨、黄山4个地震台建成区域地震监测预报中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理想)9月12日,记者从2016中国黄山书会组委会获悉,书会期间图书销售额达64万元,同比增长43.9%;图书采购额达1700万元,同比增长40.1%。作为第三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重头戏之一,2016中国...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