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程茜本报记者 柳文
“换上我的造血干细胞,小女孩就能好好地生活下去,她的下一代也安全了。 ”电话那头,唐明开心地笑了。
22岁的唐明是芜湖市一名退伍军人。日前,他在安徽省立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的采集。而这些干细胞,将为远在温州的一名4岁女孩带来生的希望。“小女孩所患的地中海贫血具有遗传性,移植他的干细胞后,不仅自己能够获得健康,她的后代也能免去遗传绝症的基因。”谈起成功采集干细胞,唐明的语气中带着满满的自豪和兴奋。
虽年纪轻轻,可他十分热心公益事业,每年都定期参加无偿献血。 2015年初,刚退伍的唐明在一次活动中进行了血样采集,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也正是从那一刻起,唐明和被捐助小女孩的命运从此紧密相连。今年6月,“缘分”从天而降。经检索,他的HLA配型与一名患者相吻合。 “我当时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等待进一步配型和捐献。 ”唐明说,当市红十字会打电话告知他已通过高分辨检测时,他发自内心地高兴。“他们问我,如果接下来体检合格的话,是否愿意捐献,我始终坚持当初的决定! ”
在捐献前的日子里,唐明不断加强锻炼,补充营养,争取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前不久,红十字会反复确认他和家人的意见,而从始至终得到的答复都没有改变过。“捐献造血干细胞和献血一样,不会影响人体的健康。我的一点付出对他人来说也许就是个新生命的开始。”唐明平静地说。
“没想过这么多,只求能帮到小姑娘。 ”在十多分钟的采访里,唐明讲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没想过会有什么报答,也没料想从单纯献血到捐献骨髓,只是碰到了,想做便去做了。 ”唐明笃定地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吴量亮优先支持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从2016年起,安徽省将省级技术改造和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扩大到5亿元,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力支撑。其中,2016年共安排专项资金3.4亿元,支持...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