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程茂枝)地震实测烈度速报信息要实现3分钟内生成,探索开展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着力改变农村民居基本“不设防”现状……日前,《安徽省“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公开发布,提出到2020年,全省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农村民居不设防的状况也有望逐步改善。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省共发生2级以上地震65次,3级以上地震16次,4级以上地震3次,地震活动明显增强。安徽省地质构造比较复杂,郯庐断裂带斜贯全省,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背景。根据最新国家标准,全省63.9%的国土面积位于地震烈度Ⅵ度区,35.5%位于地震烈度Ⅶ度区,0.6%位于地震烈度Ⅷ度区,取消不设防区域,抗震设防任务十分繁重。
监测预报工作对于防震减灾尤其重要,根据规划,未来安徽省将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系统基础上,建成安徽省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系统,实现3分钟内生成实测地震烈度速报信息,震后1小时内获得震灾预评估结果,2小时内获取人员伤亡和房屋破坏信息。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大别山地区具备破坏性地震预警能力,合肥等重点城市具备300公里外远场大震预警能力。同时,优先建设地震重点防御区和郯庐断裂带沿线地区地震台网。布设大别山地区、郯庐断裂带区域地震预警台站,构成大别山地区和郯庐断裂带地震预警区,实现烈度台站全省各县(市、区)全覆盖。此外,规划还提出防震减灾助理员乡镇覆盖率达到100%的目标。
针对农村民居基本不设防的现状,规划提出,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村镇规划,加强农村民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指导和管理,继续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点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完善农村民居安全监管体系,着力改变农村民居基本不设防的现状。 “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各县(市、区)每年创建1个以上地震安全示范村。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及贫困残疾人家庭。
安徽省还将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将在现有298支地震专业救援队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地震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同时加强行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规划要求充分利用城市广场、公园、绿地、体育场所、人防疏散基地和人防工程等公共资源,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总容纳量达到城镇常住人口的70%。郯庐断裂带沿线和长三角城市群的各市城区按Ⅰ类标准、其所辖县(市)建成区按Ⅱ类标准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到2020年,全省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同时探索开展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
新闻推荐
全面打响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 全面开启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十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李锦斌主持大会并发表讲话
李锦斌主持大会并发表讲话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