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勇 本报记者 王骏龙
青年创业设计大赛
志愿服务队联络员培训会
防汛救灾志愿服务
“关注十三五,创造新生活”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
青春分享会——官东进行互动交流
2016年“栋梁工程·光彩助学·圆梦大学”助学金发放仪式
青春的梦想在城市发展的舞台上更加绚丽,城市的未来因广大青年的参入更为可期。宣城市不断发展前行的背后,是越来越多青春力量的汇聚。
2016年,团市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努力丰富活动载体,在青少年思想引导上谋划新突破,在参与全市中心工作上寻求新作为,在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上探索新举措,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在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加强青少年思想引领
2016年2月1日,一场特别的分享活动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应邀参与活动的是参与“东方之星”救援行动的宣城籍潜水员官东。活动中,官东同现场300余名青年代表讲述救援历程、分享成长经历,并鼓励他们勇敢追梦,勇于担当,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以典型为引领,让先进人物发挥示范效应,两个小时的分享,青年代表们深切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青春分享会”是团市委创新开展的青少年思想引领活动,该活动通过邀请优秀青年典型、讲述青春故事,在广大青年中弘扬社会正能量、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截至目前,该活动已开展多期,除了“最美潜水员”官东,越来越多向上向善的优秀青年正在加入,“青春分享会”也将作为团市委的常规工作持续开展。
“青春分享会”是团市委加强青少年思想引领的一个缩影。2016年,还有很多类似的主题活动在团市委的精心组织下顺利开展。这些活动渐成品牌,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愈发广泛:5月4日,团市委组织举行了全市“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主题团日活动,市领导出席并同全市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6月1日,举办“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关注十三五,创造新生活”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这是团市委“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主题活动中的一个系列。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团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400余场次,覆盖团员青年、少年儿童约5万人次。
在积极唱响主旋律、以理想信念引领青少年的同时,团市委积极运用网络新媒体平台正面发声,以新媒体凝聚青少年,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成效。
“青年之声”是全团上下当前的重点工作,团市委认真抓好落实。目前,“青年之声·宣城”互动社交平台建立分平台22个,入驻专家10177人,浏览量达2300万,提问15667个、回答15409个、点赞19466个,各项指标均在全省前列。此外,团市委官方微博粉丝数达48553人,官方微信粉丝数达33259人,同时每周编发《宣城手机报》共青团版1期,在用好新媒体理念的指引下,不断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
积极参与全市中心工作
对于宣城这座城市来说,2016年有着太多值得铭记的注脚:有荣誉,比如,我们首次承办了国际性体育赛事——世界男排联赛(宣城站);有挑战,比如,我们遭遇了严重的洪水险情。不管是舞台还是战场,我们都欣喜地看到,宣城市青年作为一支最为活跃的社会力量,在社会发展和全市中心工作中频频闪光,融入大局、服务大局的能力也在历练中得到不断提升。
今年7月,连续强降雨天气使宣城市多个圩区遭受灾情,大量群众需转移安置。防汛救灾任务急、安置服务工作重。青年志愿者们冲锋在前,太多令人感动、催人奋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不舍昼夜、连续抢险的拼搏;带伤上阵、战斗不掇的奉献;舍弃小家、服务他人的无私……据了解,整个防洪抢险期间,团市委紧急组织了5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参与防汛救灾,累计提供志愿服务近万人次。在全市防汛救灾工作中,青年人贡献了力量,得到社会广泛好评。中青网、安徽日报、凤凰安徽、安青报等多家省级以上媒体对宣城市防汛救灾志愿服务工作进行了集中报道。
国际男排联赛、全国山地自行车赛等重大赛事在宣城市举办期间,志愿者们在团市委的组织和引领下,全身心投入、忘我工作,以满腔的热情和细致周到的服务,向参赛选手和观众展示了宣城市青年的良好形象,志愿服务也成为彰显宣城市城市形象的一张鲜活名片。
社会进步的背后,是青年力量的汇聚。2016年,团市委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健全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参与制订《关于加强市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和《2016年志愿服务工作方案》,下发《关于加强市区志愿服务队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开发志愿服务APP,在全社会进行推广,推进志愿服务规范化、信息化;引导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开展服务活动,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首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成功举办,更是营造了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凡人善举、大爱宣城”理念深入人心。“服务春运暖冬行动”、“学雷锋月”、“绿丝带·爱心送考”、“阳光助残”等活动,已成为宣城市志愿服务的品牌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为提升高校青年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团市委还在鳌峰街道试点开展了大学生“进网格·做贡献”活动,通过联合合工大宣城校区团委,选拔了15名在校大学生担任“社区网格协管员”,此举受到有关街道、社区的欢迎。暑假期间,团市委积极与有关院校对接,引导大学生们进网格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33名大学生进社区、进网格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这个暑期过得充实和有意义。
竭诚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
“栋梁工程·光彩助学·圆梦大学”是团市委组织的针对贫困学生的助学活动,迄今已连续开展14年。“对于贫困学子来说,从高中迈入大学之门,这是最为困难的阶段。我们向企业、向爱心人士争取善款,帮助这些贫困学子渡过难关。”团市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实际工作远不如叙述的这般简单。圈内,参与捐助的企业、团市委内部的工作人员,习惯将募款工作称作“化缘”,一句打趣,道尽工作之难。随着经济压力的增大和企业财务政策的普遍收紧,2016年是“栋梁工程”开展以来形势最为艰难的一年。为了募集更多资金、让更多贫困学子受益,团市委多方奔走、反复争取,共筹资295.19万元,资助贫困大学新生758人。14年来,“栋梁工程”累计募集善款2000多万,超7000名贫困学子受助。
“共青团只有坚持以青年为本,有效服务青年,把团组织的根深深扎入青年当中,才能赢得广大青年的认同。”团市委副书记杨星介绍,2016年,团市委始终坚持把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服务青少年的成效内化为衡量共青团工作的标尺,贯穿于共青团工作的具体实践。
栋梁工程,是团市委服务青少年工作中的一项。长期以来,团市委组织的系列服务活动,成为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助推器。
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利用社区家长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未成年人零犯罪学校(社区)、乡村少年宫等普法阵地,组织志愿者、宣讲团集中开展“送法进社区”等法律宣讲活动,并在《宣城手机报》共青团版开设“青春护航”专栏,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服务青年交友。4月24日,成功举办2016“三月三·敬亭山”青年交友活动,活动吸引了全市174名未婚青年参与,这也是团市委连续8年来举办的第12场青年交友活动。活动以解决青年婚恋交友实际需求为目的,为广大青年朋友搭建平台,帮助他们扩大朋友圈,促成他们相互认识、相互交流,交友活动广受好评。安徽青年报以《团宣城市委:八年“红娘”越当越红》为题,深度报道了宣城市青年交友活动。
推进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指导县级团委开展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目前全市共建成42个。推动市级示范性综合服务平台申报认定工作,共有9个青少年服务平台被认定为市级示范性综合服务平台。组织宣城市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参与上级示范性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申报,目前全市有省级示范性综合服务平台2个。今年6月,团中央城市部领导来宣城市就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给予了充分肯定。
开展“轻松备考”心理讲座及暑期安全教育。分别开展了“轻松备考·12355与你同行”为主题的中高考减压行动和“青春自护·暑期安全”为主题的青少年自护教育活动,以服务台联系的心理专家为主,走进学校、社区家长学校等场所,开展了减压讲座、心理辅导、家长沙龙等系列活动,覆盖青年7000余人次。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团市委将以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努力拼搏、务实工作,不断提升新形势下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把广大青年凝聚在党的周围,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加强学习、提高本领,为推进宣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全市学生毒品预防教育骨干师资培训班在安徽省南湖戒毒所成功举办,70余名来自宣城市各中小学和职业教育学校的禁毒预防教育骨干教师在这里接受了培训。据了解,这次禁毒师资培训班由市禁毒...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