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池州市 宣城市 六安市 滁州市 宿州市 阜阳市 黄山市 安庆市 铜陵市 淮北市 马鞍山市 淮南市 蚌埠市 芜湖市 合肥市 亳州市
地方网 > 安徽 > 安徽新闻 > 正文

宿城一中建校110周年——百年老校的“变”与“不变”

来源:安徽日报 2016-11-08 00:00   https://www.yybnet.net/

精心灌溉勤耕耘,百年名校吐芬芳。今年,安徽省宿城第一中学,这座有着悠久历史,拥有丰厚文化底蕴的育人殿堂将迎来110周年生日。一个多世纪以来,宿城第一中学承载着岁月的磨炼洗礼,历经一代又一代人的薪火相继,教泽长流,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110年风雨砥砺,110年昂首奋进。承名师先贤之志,传百年名校之风,宿城第一中学秉承“励志笃学,见贤思齐”的校训,践行“美丽一中,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创建“创新型、学术型新优质高中”为目标,在与时俱进、内涵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一变: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变则通,通则达”。一百一十年来,一代又一代宿城一中人紧跟时代的变迁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抢站教育教学制高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战绩。

从“上宿城一高中,圆重点大学梦”,到“选择一所学校,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从“构建和谐校园,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到“美丽一中,幸福教育”;从“打造一所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示范性的一流名校”,到创建“创新型、学术型新优质高中,培养‘全面发展+创新能力+学术素养’的适应未来的高素质学生”。一中人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不断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宿城一中党委一班人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坚持把继承与创新、改革与发展、开放与自主、追求科学与人文相融的素质教育作为办学特色,致力于“优化、高效”课堂建设,致力于“实效性、生活化”德育的评价体系建设,精心打造集外圆环境文化、内方制度文化、核心精神文化于一体的“人文化”校园。今天的宿城一中,可以说是一座底蕴丰富的学苑,是一群雏鹰展翅的高地,是一个梦想起飞的舞台。

二变:不断更新的教学手段

如何改变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单调教学方法,宿城一中自搬迁到新校区后,花了不少心思,投入了大量资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手段。

一中教师侯元启说:“近几年来,宿城一中针对生源参差不齐的现实,实施了多元化办学,开设了科大实验班、培菁班、创新班、国际班,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基础、不同层次、不同目标学生的需求,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

在实验楼“创客中心”,先进的3D打印创新探究实验室、Arduino创客探究室、机器人探究实验室等令人耳目一新。学校主任周胜介绍道:“这些功能教室为有兴趣、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良好条件。学校还开设了中国文化史等大学先修课。开设这些拓展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及创新能力,使全面发展+创新能力+学术素养的培养目标得以更好地落实。 ”

“为实现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根据学生个人的爱好,通过学生自我选择,学校先后组建了文学社、音乐社、动漫社、书画社、科技社和心理社等12个学生社团。为了不让这些学生社团徒有虚名,校党委班子成员每人联系2个社团,并指派一名中层干部负责监管。通过不定期组织学生社团活动,一方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展示自我、发展个性搭建平台。 ”杨汉启主任介绍说。

三年前,宿城一中建立了学生事务中心。问其初衷,宿城一中党委书记、校长张涛介绍说,主要用意有三:一是通过让学生轮流值班处理学生事务,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二是通过学生事务中心这个平台,收集学生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责任意识;三是为学生安心学习和舒心生活提供“一站式服务”,及时解决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

三变: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宿城一中秉承百年老校厚重的文化底蕴,一任又一任领导班子坚持以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铸学校可持续发展之魂。如今,这种“爱与责任”的文化品格,体现了宿城一中教书育人的职业操守。

宿城一中有着大学校园的气派,有着公园一样的美丽。漫步宿城一中校园,弥漫着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整齐划一的欧式建筑,参差有致,夕阳的余晖使幢幢红砖建筑显得古朴而优雅。一片片娇嫩的草坪、一行行茂盛的风景树,加上小桥流水,让这座百年老校变成了公园。师生们在这优美的环境中学习、工作和生活成了赏心乐事。

就连宿城一中每栋楼的名字都蕴含内容丰富的文化。如“明德楼”,也就是宿城一中的行政办公楼。语文老师吴琼说,这是引用《礼记·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目的是时刻警示教职工以德为先、以德育人。 “求真楼”,也就是学生的实验楼。问起“求真楼”的寓意,邰国祥老师说,就是要告诫学生“实践出真知,努力追求真的东西、探寻真的现象”。

在这所校园里,师生文化活动也在与时俱进,变得更加丰富。每一学年,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轮番登场,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们的能力得到锻炼,品行受到陶冶,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一不变:不忘初心的担当

退休老校长高锡纯说,他是1963年毕业分配到宿城一中的。在他看来,宿城一中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肩负起了培养社会和国家所需人才的重任,虽历经一百一十年的岁月沧桑,但始终没有变的是学校的校训和校风、学风、教风。

“励学敦行、见贤思齐”,这是宿城一中的校训。 “和谐、勤奋、诚信、敬业”,这是宿城一中的校风。 “博学笃志、诲人不倦”,这是宿城一中的教风。“至诚至坚、学而不厌”这是宿城一中的学风。正是这种“不忘初心”的担当精神,才使宿城一中历年高考战绩辉煌,才使宿城一中这张宿州的名片越来越亮,才使宿城一中人有了敢于超越的自信。

“多年来,宿城一中传帮带的精神始终没有变。年轻教师来了,许多老教师都是主动结对帮教,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教给他们教学的经验,催生了一批又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了教坛新星,成为了高级教师,成为了学科名师。现在学校里名师多,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屡屡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奖。 ”谈及不忘初心的担当精神,特级教师刘海勇感触颇深。

二不变:教书育人的情怀

许多学生家长说:“一中的老师对学生比对自己的孩子还要偏爱,我们把孩子送到宿城一中念书,放心! ”宿城一中的老师们凭借着高度的敬业精神和浓厚的教书育人情怀赢得了全社会的赞誉。

宿城一中的老师们,心中只有一个情怀,就是竭尽全力地教学生成人成才。他们奉献青春、挥洒热血,每一个寒冬酷暑,每一个薄暮晨昏,一中的老师们都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呕心沥血,默默耕耘,播散知识的种子。

李梅老师说,她是2001年到宿城一中任教的,这么多年给她体会最大的是一中的老师很大气。比如,凡涉及教学的事,自己受再大的委屈,只要走上了讲台就会静下心来上课。大家的包容性也很强,无论是刚招聘进校的老师,还是从原六中分配来的老师,他们被老一中老师的精神所感染,很快就能融入到一中。

“宿城一中老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强,对待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学生都一样关心爱护,对待留守学生更是关爱有加。学校也大力实施优秀学生奖学金、国家普高助学金、孤儿学子免学费免杂费免住宿费、特困学生专项生活补助金等政策。 ”苗泉老师这样说。

三不变:艰苦创业的精神

高锡纯老校长激动地说:“宿城一中是一代又一代的一中人艰苦创业的结果,是一代一代往下传、一任一任接着干的结果。今天的宿城一中是拼出来的,是干出来的。一中的未来依然要继续拼下去、干下去。 ”

“五年前,宿城一中搬迁到了现在的校区。这其中,就体现了一中人艰苦创业的精神。刚刚搬迁那会,教学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对于第一批进驻校园做开学前期准备工作的校领导和老师来说,真的有一种‘开荒\’的感觉。停电了就挑灯夜战,停水了就一盆水两次用,晚上睡觉,蚊子大,直咬人,但大家没有任何怨言。 ”蔡德思老师说。

由于新校区刚投入使用,老校区还有高二和高三两个年级学生。此时,宿城一中领导班子只有兵分两路。新校区考虑到学生安全,校领导和老师们昼夜轮流值班,为学生们保驾护航。就这样,一中人不怕苦不畏难,硬是挺过来了,保证了9月1日如期开学,打消了学生家长的顾虑,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表扬。

如今的宿城一中,全校上下正在按照建设创新型、学术型新优质高中的规划,传承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为实现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目标,为培养更多适应未来的高素质学生而努力奋进!

新闻推荐

宿州海关开关

日前,宿州海关正式开关并对外办理海关业务,业务管辖范围为宿州市的进出口业务。至此,连同芜湖、安庆、马鞍山、黄山、蚌埠、铜陵、阜阳、池州、滁州、宣城,安徽省内隶属于合肥海关管辖的海关增至家。...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吸收合并公告2016-11-09 00:00
猜你喜欢:
评论:(宿城一中建校110周年——百年老校的“变”与“不变”)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