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点睛
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专家解读
吕连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从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来看,当前新型城镇化的重点要转向城乡一体化发展,消除城乡差距,城乡协调发展要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调。
城乡统筹发展,主要包含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引导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和城乡间合理流动,使人口分布与经济布局更加协调,缩小区域、城乡以及城市内部的差距。新型城镇化必须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彻底改变过去在城乡规划、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生态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重城市、轻乡村的传统格局,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以新型城镇化为平台,通过规划引领,使大中城市、县城集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通过完善城镇规划、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等,促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和城乡结构调整,促进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优势产业向农村转移、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建立完善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加快城乡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持续围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安排一系列富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和农民工市民化。美丽乡村建设从“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战略转换,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延伸,让农民喝上干净水、走上平坦路、住上安全房、过上现代生活。 “十二五”期间,全省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工程惠及2151万人,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460万人脱贫。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桂运安“创新是安徽最宝贵的遗传基因”“创新已成为展示安徽形象的靓丽名片”“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省第十次党代会省委报告中,“创新”一词出现90余次,是整个报...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