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点睛
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专家解读
潘昱竹(国家一级导演、省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
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始终是打造创新型 “文化强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均衡配置公共文化资源,以中心村农民文化乐园和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基层文化设施为重点,健全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科技馆、美术馆等设施建设,推进乡镇 (街道)综合文化站(服务中心)、数字多厅影院、农民文化乐园、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
要实施精品战略,持续打造中国农民歌会、中国安徽黄梅戏艺术节等公共文化活动品牌,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推出更多体现徽风皖韵的优秀文艺作品。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建立精品创作生产机制,鼓励原创文艺作品开发,推动优秀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广播影视等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支持演艺团体提供公益性演出,推动文化惠民“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在加强省文化精品与品牌活动的同时,还要追求人民艺术为人民的文艺创作路线,创作人民群众需要的精神食粮,要创造出能够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作品。
要繁荣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加强新型智库建设。要抓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强国保单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传统村落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升皖南古村落和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水平,加强红色文物保护。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加强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花鼓戏、贵池傩戏等地方戏的传承保护,打造黄梅戏艺术节、安徽省艺术节等艺术品牌。
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省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100%达到部颁一级评估标准,县级100%达到部颁二级以上评估标准,乡镇(街道)村(社区)普遍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0%达到国家、省相关标准。
新闻推荐
报告点睛加强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与苏浙沪等周边地区及省内各城市之间的无缝对接、互联互通,构建现代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专家解读程必定(省政府参事、省发展战略研究会会...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