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卷
生态卷
魅力包河华灯滨湖王斌/摄
万达文旅城杨锋杨锋//摄摄
合肥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一角
滨湖卓越城规划效果图低容积率、生态型、国际化为方向,打造合肥未来10~15年最具魅力的城市新空间。
滨湖岸上草原郑成功/摄
合肥高铁南站合肥高铁南站项春雷项春雷//摄摄
包河是一本打开的书。巢湖之水为“序”,新兴产业成“行”,生态美景成“篇”,城湖共生的字里行间散发着隽永与激情。
作为合肥市唯一临湖城区,包河区坐拥16.8公里黄金湖岸线,城湖辉映、水绿交融。五年间,包河区通过立体打造,一个人水和谐、城湖共生的“安徽新中心、品质首善区”已破茧而出,成为合肥“变大变美变强”的最精彩缩影。
未来的包河“最美、最宜居、最现代化”,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品质”是对其高度的凝练和概括。翻开这本美丽的画卷,也许你就能读懂包河。
主要经济指标多个第一
从经济指标看,包河区无疑是合肥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今年上半年,在“全国百强区”排名中,综合实力跃至第54位,投资潜力居第13位,实现了从“全省第一”到“全国双百强”的历史嬗变。
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全部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城区之首,主要经济指标实现4个“双第一”。金融商务等新兴产业呈爆发式增长,全省首个“金融小镇”开工建设,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已集聚金融机构总部或综合基地23家,未来将建成全国最大规模。
创新卷
两大战新基地交相辉映
转型升级、产业先行。包河区坚持走“品质”和“创新”之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全力做优产业、创新、金融、政策、生活服务和社会治理“五大平台”,推动“8+X”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新突破。
今年上半年,包河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29家,同比增加7家,共完成工业总产值41.9亿元。
继新能源汽车战新基地之后,包河区又成功获批全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创意文化产业战新基地,成为全省唯一拥有两个战新基地的县(市)区。依托全国唯一的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和全省创意文化产业战新基地,包河还将规划建设11.08平方公里滨湖卓越城,突出“科技创新”和“创意文化”两大理念,以高品质、
城区文化脉络向南延伸
人文卷
以前说起包河的文化,包公园一定排在前列。如今,老城区的城市文脉已成精品,南部城区的“新中心”异军突起。
今年9月,万达文旅城盛大开业,成为华东最大的互动游乐场。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省美术馆、省科技馆、百戏城等“全省十大文化场馆”建设开放有序推进。
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院”分院正式入驻。创意文化产业初步形成广播影视、数字出版、创意和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四大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目前,包河区的文化产业年投资近百亿,总量约占全市1/3、全省1/10。
生态建设让水绿交融
拥有16.8公里黄金湖岸线的包河惊鸿出水,迅速成为“大湖名城”靓丽名片,环巢湖旅游业随即被引爆。
通过立体打造,岸上草原等4个景点入选环湖12景。滨湖湿地公园、塘西河公园等陆续建成开放,16.8公里黄金湖岸线集聚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6个国家级生态品牌。目前,合肥城区6个10平方公里以上的公园,滨湖新区独占4个。
除了添新绿,包河区还坚持治水治污,启动环巢湖治理二期项目6个、三期项目5个,累计完成投资超4.9亿元。新建提升绿化面积545万平方米、成片造林3.5万亩,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14.2平方米,成为全市唯一的“全国绿化模范先进县区”。
交通卷
综合交通枢纽开辟发展新舞台
高铁、高速、机场、港口……从这里合肥开启“四通八达、通江达海”大幕。尤其是高铁南站的启用,包河区在合肥的综合交通枢纽优势也迎来了加速凸显期。
今年底,合肥第一条地铁将贯通运行,地铁一号线大部分站点都在包河区域内。高速公路、城市高架桥从包河穿越而过,形成强大的交通网络。
合肥高铁南站的落户,对于包河区而言,锻造了东向发展的新舞台。作为提振包河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合肥高铁南站的运营对全区的交通、物流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强大推动作用。包河区将以建设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为突破,结合骆岗机场片区的规划建设,大力发展与高铁、城铁、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水上飞机等关联产业,打造全国著名、华东领先的枢纽型商务商贸区。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天下午,省食药监局发布了10月份日常监管信息通告,安徽正益食品有限公司、淮南市青鑫食品有限公司和安徽海锦棉业油脂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因存在“卫生环境差、制度流于形式”等问题而被责令...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