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安徽省年度影视品牌项目之一——电视剧 《国家底线》近日在央视播出,收获口碑与收视的双赢,本栏选取两位专家学者对该剧的点评文章,以飨读者。
■ 王丹彦
这部剧有一个非常好的名字。国家底线,就是安全底线、质量底线、道德底线,它给人一种审美意象,即国家底线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国家的形象。那么守护国家底线的人的故事是什么?这样就把观众对故事的期待值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用剧中人的话来说,检疫检验人不仅需要极强的专业知识和行动能力,更重要的是守住规矩。身为检疫检验人的神圣感和使命感,通过该剧得到彰显。可以说,这是一部标志着行业剧迈上新台阶的作品。我认为,这部剧在以下三个方面可圈可点。
首先,《国家底线》紧扣社会热点,立足质检行业,主要讲述了国家基层质检干部,为保护祖国人民的利益安全与不法分子进行激烈角逐的故事。作为首部以国家检疫检疫人员作为表现对象的电视剧作品,无疑具有值得称道的突破性与创新性。剧中聚焦检验检疫行业的工作和生活,不但填补了电视剧题材领域空白,也为广大观众生动地树立了鲜明的正面形象,更从独特的角度展现了具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宣示了中国形象。
“守得住规矩是检疫检验人心中的天平,一端是国内安全,另一端是自己的良心。 ”从这句台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个基层的专业团队编织了一个国家质检的网络,日夜守护祖国人民的安全,他们的奉献令人感动,他们面对诱惑的勇气和担当更人刮目相看。可以感受到这部剧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新层面的作品。创作过程中,整个部门走了沿海四五个省,深入难以深入的基层去体验感悟,因而这部剧也是电视剧人和质检人强强合作共同维护时代建设、畅想中国之作;共同回应时代关切和百姓关注,创享中国精神的诚意之作,最终成就了具有年度标志意义的一部现实题材力作。
其次,越是行业剧越要跳出人物扁平化、概念化的窠臼。该剧的成功离不开人物塑造的立体性,人物刻画上亮点颇多,我认为有“三好”,台词好、眼神好、肢体语言好,这其中包含演员的功力和导演的功力。多位实力派的加盟,是这部戏成功的基石,剧中围绕主人公丁达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形象,既有一定的社会涵盖面,也通过不同职业身份表现了一定的人性深度,正面人物端正而不做作,有个性甚至有缺点,人物心理的铺垫细致,从而成就了故事人物关系的可看性。比如黄志忠扮演的丁达,作为国家检疫部门的一个基层副处长,对工作一丝不苟,对不法分子穷追不舍,坚决维护国家利益,与此同时,这个人物特有的执拗性格,让角色具有了更多的真实性和立体感。当人物性格与其职业身份深度契合的时候,两者彼此映照、互相呼应,感染力十足。
最后,该剧充分运用戏剧手法,充分说明好故事离不开遵循审美规律的精细打磨,有品质地回应观众的审美期待是电视剧成功的重要基础。这部戏的难点不仅在台词,不仅在专业知识,而在每个人物复杂的性格逻辑上的铺陈,现在看来这些铺陈很难找出漏洞,我觉的这是很难的。剧中,一方面是各式角色建构了多维的情感关系网,另一方面是戏剧桥段多方连接数个案件,使得整个故事的讲述中充满了跌宕起伏的效果和直入人心的情感,每一次维护百姓安全乃至生命安全的事件,都吊人胃口,而又满满正能量。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高城)月日下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次主任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詹夏来主持会议,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胡连松,副主任宋卫平、王翠凤及秘书长朱读稳出席。会议听取了...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