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史力 郑莉
把调整结构作为核心任务,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把调整结构作为核心任务,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经营结构。这引发了代表委员们的热议。
“当前安徽省粮食产量持续增加,但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和品牌化的农产品发展滞后。 ”民盟安徽省委负责人认为,调结构,就要稳粮扩经,增加专用粮食、品牌粮食供给,推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高效集约耕作模式,“以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为重点,形成更加合理的农产品供给体系。 ”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产品加工业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卞泽西代表认为,应重点扶持一批成长性强、前景好、潜力大的龙头企业,支持和鼓励重点龙头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以优势特色产业带为依托,吸引民间资本等多种市场主体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经营结构很大程度上影响供给结构。来自芜湖的杨良金代表建议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让它们成为结构调整的主力军。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要把绿色发展作为基本要求,修复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杨良金表示。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推动农业结构在深层次上优化调整,要用改革的办法激发活力、增进动力。
按全省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今年,安徽省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健全农村创新创业机制,充分激活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能。特别是围绕深化农村产业制度改革,安徽省将以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为重点,逐步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范围,更好地保护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和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各项权利。
金融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速器”。来自合肥的陈长贵代表表示,当前涉农企业融资依然较难,农业保险保障程度不高。 “希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普惠性,特别是要尽快完善农村金融抵押担保机制,降低金融服务成本。”陈长贵呼吁。
近年来,随着创新创业的推进,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村正在成为新一轮投资创业的热土。会上,代表委员们呼吁,要加快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建设更多更有效的平台,为农村的“双创”创造良好环境。 “大力扶持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农业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既为解决当前农业发展难题提供了新思路,也为长远发展注入新动能。”卞泽西代表呼吁,要在创业培训、融资担保等方面提升服务水平,激励千千万万创业者争做创业先锋。
以农民增收作为基本立足点,多措并举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
去年,安徽省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但较往年已明显放缓。为此,今年安徽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立足点,力争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到9%。 “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没有,是检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重要尺度。 ”采访中,代表委员们纷纷为此点赞。
传统动力减弱,新动力尚待激发,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必须多措并举、多条腿走路。省农委负责人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完善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举措,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陈长贵表示,农民增收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很重视。激发持续增收动能,关键要依靠产业,必须结合当地特色,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能够介入农产品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并从中获得更多收益,“产业搞活了,农民收入也就提高了。 ”
民盟安徽省委负责人建议,要对农业生产开展专业化、规模化的服务,实现节本增效。强化土地确权成果后续利用,引导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引导农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益。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吴量亮汪国梁陈树琛近日,国内钢企造出圆珠笔头的消息引起社会关注。“造得出火箭、航母,却造不出圆珠笔头”……曾经戳痛中国制造业许久的“圆珠笔之问”,终于有了一份满意答卷。政府工...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