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排区内各中小学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戏曲教学活动;落实经费,给每项活动增添保障;外聘戏曲专家,加强对音乐老师的培训和培养……新站高新区全面推动“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开展,积极探索全新模式,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引水浇园”之路。
为每一所学校建一份档案
“戏曲进校园”活动全面开展以来,新站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牵头,联合区社会事业局等部门,对区属24所中小学(含4所民办学校)传统戏曲文化教育情况开展了系统调研,并逐校形成调研报告。通过调研,该区详细梳理了学校办学规模、课程开设、社团组建、师资力量、学生兴趣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结合学校实际,对学校“戏曲进校园”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差异化分析、个性化指导。
在新站高新区七里塘小学,记者看到,该校戏曲社的同学们正在排练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等选段。孩子们身着演出服装,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唱得是像模像样。校长张良嵩告诉记者,该校戏曲社团目前已有50人规模,学校专门聘请了两位专业戏曲演员指导学生的唱腔和身段。他还告诉记者,接下来学校将把戏曲教学扩大到全校,让更多孩子领略到传统戏曲的魅力。
新站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保障“戏曲进校园”活动的顺利开展,该区成立了专门的活动领导小组,包含管委会办公室、社会事业局、财政局等多个相关职能部门,对活动全部26项工作进行了细化和分解,从制度和经费上为“戏曲进校园”活动“常态化”提供了保障。
为每一位音乐老师充电
为解决“戏曲进校园”活动中存在的师资力量不足、学校老师专业不够等问题,新站高新区一方面积极倡导学校外聘戏曲专家、资深票友来校任教,另一方面加强对原有教师的培训和培养,为他们“补水”、“充电”。
今年3月份,国家艺术基金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锡剧经典名剧《珍珠塔》在安徽大剧院上演,新站高新区组织该区17名音乐老师前往观看。此后,该区还组织老师观看了省徽京剧院的京剧《抗倭将军戚继光》、省黄梅剧院的黄梅戏《遍地月光》。新站高新区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观看高水平的戏曲演出,音乐老师们增加了对戏曲艺术的直观感受。
此外,该区还积极组织培训工作,多次邀请戏曲名家走进校园开办讲座,对孩子和老师口传心授,加深他们对戏曲艺术的理解。据介绍,新站高新区还准备利用暑假时间,组织全区24所中小学的音乐老师前往上海戏剧学院进行培训,通过专业的训练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更好地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 ·本报记者 朱震宇·
新闻推荐
5月22日,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结果在广州揭晓。安徽省徽京剧院的徽剧演员汪育殊凭借徽剧《惊魂记》顺利摘得本届梅花奖。这也是安徽省第17朵、安徽演艺集团第11朵梅花。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