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广角
“容我吃包辣条压压惊”,这个段子一度让辣条晋升为“网红食品”。这种面制品是主要的“五毛零食”,但伴随着廉价的是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行业的无序野蛮生长问题。从2015年至2017年5月间,国家及各地方食药监局的抽检数据显示通报了180起问题辣条,共195批次,涉及131家生产商,生产地涉及河南、湖南、安徽、新疆等15个地区。
辣条又叫大面筋、素牛筋,正规名字叫调味面制品。就是这一被称为“史上最牛零食”的辣条近两年着实火了一把,热销大江南北,从大中城市到偏远乡村无处不在。
现实中,中小学生是辣条的主要消费群体,几乎每所学校周边的小卖部里,都有辣条售卖。“来根辣条吧!”正在成为时下青少年儿童的口头禅。
然而,现实的辣条令人大跌眼镜,辣条食品潜在的健康问题令人忧虑。一来,由于缺乏严格的生产标准和严密的监管体系,辣条生产流程混乱不堪,生产环境不达标,一些辣条生产场所污水横流、蚊蝇乱飞,卫生条件堪忧。二来,由于卫生、添加剂、防腐剂等问题,吃多了会危害身体健康。为此,早在2015年4月,国家食药监总局针对深受学生偏爱的“辣条”发布食用安全消费提示,指出抽检结果显示部分产品存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防腐剂以及菌落总数超标等问题。
诚然,作为一种简易零食,我们可以不要求辣条有多么丰富的营养,但它至少不能威胁到消费者的健康。正是在这样的现实
语境下,近年来,国家食药监总局多次对辣条等调味面制品“亮剑”:将辣条纳入“方便食品”实施许可,推动制定严格的地方标准,建立严格的抽检和检测制度以及严厉的追责和惩处制度。当然,仅有“无证不得生产辣条”还不够,还必须辅之以严厉的监管。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社会各界多管齐下,才能让人们对辣条“买着放心、吃着安心”。一方面,食药监局等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大对辣条的监管力度,维护调味面制品市场安全,一旦抽检发现不合格,将立即责令企业停止生产销售、召回产品,限期整改;另一方面,企业、商家必须注重职业道德建设,生产、销售安全放心的食品。此外,广大消费者也应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全社会营造出良好的食品消费氛围。如此一来,安全放心的辣条必定会书写出其应有的神奇。□廖海金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记者刘红霞郁琼源)财政部日前宣布,为表扬激励部分贫困县在涉农资金整合方面取得较好成效,中央财政已安排6.4亿元资金,对8个省份予以奖励。获奖省份为安徽、河南、湖南、重庆、四川...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