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婉婉
国庆黄金周,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研究团队的师生们没有歇息,他们在为研究成果能否组装到更加精确的版本进行冲刺。
今年4月,安徽农业大学发布了中国种茶树全基因组信息,轰动了整个茶叶界。这一成果由该校茶树基因组研究团队历经10年探索而出。作为该项目研究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者,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韦朝感慨万千:“科技创新从来没有平坦大道。 ”
茶起源于我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但因为茶树基因组大、杂合度高,获得高质量的参考基因组信息难度极大。当时,因缺少高质量的参考基因组序列,导致茶树基础和应用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找到一个合适的测序材料是关键点之一。为了找到杂合度低、基因组小的茶树资源,该团队经过多次失败和反复论证,最终找到了国家级茶树品种舒茶早作为测序品种。
在这之后,面对研讨测序与组装方案、选择测序合作公司、拟解决的关键生物学问题等一系列难题,课题组一个个去攻克。 “一定要组装出业界最高水平,为生物学研究提供高质量可信赖的参考基因组。 ”这是团队的共识,为实现这一目标,团队中很多人都饱尝不眠之夜的滋味。
“科研不是为了名利,而是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出对学科和产业发展起到引领和支撑作用的科研成果。 ”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宛晓春说。在发布研究成果后,注释出基因组组装的完整性和质量远高于现有同类已测序物种组装水平。业内专家认为,这项研究成果将对茶学的生物学研究、推动茶产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技创新没有尽头,现在我们愈发认识到,从事科技创新,必须摒弃浮躁名利的心态,不唯论文,不唯影响因子,要聚焦产业的核心瓶颈和关键需求,这才是真正的科研。”韦朝说,“成果还不完美,还要组装到更加精确的版本,实现成果的最大价值。 ”
新闻推荐
为充分展现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中共安徽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