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淮河行蓄洪区建设发展将享系列政策“红利”。记者昨天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针对淮河行蓄洪区脱贫、安全、环境、发展等四大核心问题,安徽省有关部门会同沿淮各市制定了系列规划、方案和政策措施,出台系列政策,打出全面支持淮河行蓄洪区建设发展的“组合拳”。
在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方面,安徽省制定了《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规划(2018—2025年)》,重点推进人口安置、庄台构筑、保庄圩修筑、保庄圩达标改造、行洪区调整等5大任务,安置低洼地和超容量安置人口64.46万人。到2020年,优先解决进洪频繁、防洪风险较高、贫困人口集中区的低洼地居住人口安全问题及庄台超容量人口迁移,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990人得到妥善安置。到2025年,结合治淮工程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居民迁建等工程,全面保障行蓄洪区内居民防洪保安能力,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环境治理方面,安徽省制定了《淮河行蓄洪区基础设施总体规划(2018—2025年)》《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总体方案(2018—2020年)》《淮河行蓄洪区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等实施方案》,重点实施淮河行蓄洪区交通、电力、饮水、通信、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农村“三大革命”等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到2020年,确保行蓄洪区内每个较大自然村、庄台、保庄圩全部通路况良好、安全设施齐全的四级公路,路网密度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区内变电站双电源供电,中低压线路绝缘率达到100%,超过全国农村电网平均水平。到2020年,确保淮河行蓄洪区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省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基础设施条件满足极端条件下蓄滞洪区需要,淮河行蓄洪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淮河行蓄洪区产业发展方面,安徽省制定了《支持行蓄洪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带动脱贫攻坚若干政策》《行蓄洪区劳务对接和定向招工工作实施方案》《保险支持行蓄洪区适应性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等,鼓励地方立足行蓄洪区资源,通过保险支持政策引导行蓄洪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适应性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加快培育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精准脱贫,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此外,为保障淮河行蓄洪区系列规划和方案的实施,还制定了《淮河行蓄洪区建设用地保障措施》《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建资金筹措方案》等,在土地、资金等关键要素保障方面提供全面支持。赵倩倩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胡霞利
新闻推荐
近日,来自全县各乡镇的40余名残障人士代表,聚集在县图书馆阅览室聆听一场专题读书讲座。被誉为“安徽海迪姐姐”的...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