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友谊大道上游人如织,参观考察的队伍络绎不绝。从大包干纪念馆走出来,马路对面的小岗新时代家庭农场门牌格外耀眼,从地头新鲜采摘下的草莓娇嫩欲滴,散发出阵阵奶油果香。
55岁的杨文柱正守着自家20亩地上的16个草莓大棚,招呼着游人前来采摘品尝。“品种优、口感好、市场欢迎度高,我家这刚上市的奶油草莓能卖到30元一斤,一年纯收入至少十万以上。”杨文柱露出朴实憨厚的笑容。沿着高效农业道路走下去,老杨一家尝到了甜头,他们致富不忘乡邻,还带动了3名党员和5户群众一同种起草莓,为村里培养了一批致富能手。
去年,小岗村注重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共培育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3家、龙头企业2家,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从分田到户到乡村振兴勇立潮头再争先
加快发展、乡村振兴的目的是改善民生。近年来,小岗村在医疗、教育、住房、公共设施建设等领域加大投入,面貌焕然一新,村民“获得感”不断提升。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农民文化乐园主体框架已完成,大戏台改造项目投入使用;康乐路、小岗村污水处理厂复建项目正在主体施工;石马、严岗新区二期基础设施建设、核心区农机大院、停滞8年的康乐路和友谊大道两侧生产生活便道已经竣工;预计明年4月,所有村民将入驻石马新区。
在公共服务配套上,小岗村卫生室升格为乡镇卫生院,引进科大讯飞智医助理项目,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对考取大学的孩子进行奖励,组织教师到合肥、蚌埠等市外学校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与天津市河北区红心路小学结对共建;将小岗村敬老院打造为居家养老中心。村里为村民全部购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农业保险。
在创新乡村治理体系上,小岗村联合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省社区治理研究院共建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基地,打造“社区党建、社区协商、社区营造”三社融合社会治理新模式。出台了《小岗村美村行动实施方案》和三个配套决定,组织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组建完成小岗村乡村振兴讲习所,开展3次“三社融合”现场培训会、16次现场座谈和指导会。修订了村规民约,分片区成立村民理事会、石马三期建房理事会等,有力促进了法治、德治和自治有机融合。
在村民文明素质提升上,小岗组建了腰鼓队、锣鼓队、旱船队等,连续十年举办小岗村迎春联欢晚会,每逢重要节日都举办文化活动,评选表彰“小岗好人”“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卫生户”“致富带头人”“美德少年”等,举办“走进新时代,共话新发展”迎新春联谊会,村民在文化的熏陶中,团结意识和凝聚力明显增强,对村里的各项工作支持、配合的越来越多。“现在小岗人谋发展、谈项目、想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发展的氛围越来越好。”
“父亲说过,一人富不算富,带动一帮人富才叫富。”46岁的严余山是严宏昌之子,为了带领村民奔小康,三次舍弃丰厚收入重回小岗创业。今年1月,他又一次回村创办了集现代农业、旅游业、科技创新三大板块为一体的小岗村技术有限公司。
56岁的苏州中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沈于庆是严余山的合伙人。“是小岗精神吸引我、感召我,在这个年纪舍弃一切来小岗创业,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带动小岗农业高科技走在全国前列,并用三到五年的努力,推动智能装备和农业4.0两个领域的公司在小岗上市,让小岗有自己的上市公司。”沈于庆坦言,“现在吃住都在小岗,一两个月回苏州一趟,沉下心、扎下身在小岗干事创业。”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课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走过了分田到户的“大包干”,如今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小岗发展的崭新课题。以严余山和沈于庆为代表的一批新小岗人汇聚在小岗,将敢于创造、敢于担当、敢于奋斗的“新三敢”精神烙入脑海、刻在骨髓、融进血脉,为小岗新一轮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建功立业,续写着小岗新的故事、新的传奇。
新闻推荐
在合肥大蜀山西麓,一幢象征探索未知的X形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中科院、安徽省、中科大、合肥市四方共建的中科大先研院...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