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记者 贾学蕊
“生产漆包线的铜原料,纯度可达99.997%,即便如此,在剩下0.003%的成分中,仍然含有十几种不同杂质。”4月29日下午,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实验室主任苏保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的工作,是把铜金属和不同绝缘材料的特性分析透,从中找出适应不同漆包线生产需求的最佳组合。
2000年6月参加工作以来,苏保信凭借过硬的业务技能和努力奋斗,率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企业节约生产和检验成本上千万元,实现了多项漆包线高端产品的国产化。“苏保信技能大师工作室”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今年,苏保信被评为全国“最美职工”,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辅助工成长为技能大师
39岁的苏保信一身蓝色工装,坐在会议室里,他话语不多,有些拘谨。一走进实验室,他却变得神采飞扬,一边娴熟演示漆包线产品的检测,一边条理清晰、娓娓而谈,眉眼间满是自信。“一线职工要立足岗位,靠技能和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苏保信说。
别看苏保信如今是技能大师,刚参加工作时,他是个“门外汉”,只能搬搬材料,在辅助岗位上干些出体力的杂活,“我中专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南下广东想闯出一番事业,直到公司通知我来面试,我才知道是父母想把我留在身边,背着我到公司投了简历,报名应聘。”
不懂就学,苏保信爱学习,可漆包线是冷门知识,当时他唯一的学习资料,就是公司发的一本《漆包线》教材。这本书苏保信“啃”了3年,第一年只识其字,不解其意;第二年能摸到一点门道,看了书、结合工作实际,能知道漆包线是怎么做出来的了;第三年再看,明显感到书上知识不够用了。
实践出真知。生产车间的设备24小时开机,每天下班后,苏保信都会留在车间里,盯着机器看,向老师傅虚心求教。“看”了几个月,他从干杂活的辅助工转岗成了操作工。当时厂里有一台价值100多万元的进口检测设备,对技术要求高、而且需要保密,像苏保信这样刚进公司的“毛头小子”,根本学习不到。求知若渴的他,一次次找老师傅和公司领导争取学习机会。终于,领导被这个工作踏实、勤奋好学的小伙子打动了,不仅允许他学习涉密技术,还专门为他指定了一位师傅。
2004年,苏保信从一线操作工中脱颖而出,被选调至技术岗位,成为一名绕组线检测工。走上检测岗位短短两年时间,他就以高超的检测技能、接近满分的理论考试成绩,勇夺首届电线电缆检验工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被破格晋升为技师。
“参加大赛的一年多时间里,我每天白天工作、晚上看书,每一分钟都很宝贵,就连做梦都在想学习。”苏保信说。2015年,年仅35岁的他,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衔技术专家。
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精益求精擦亮中国制造
“小苏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别人学检测,掌握技术、能测出结果就行了,他却爱钻研,有想法,非要弄明白为什么。”苏保信的师傅缪纳新,这样评价自己的徒弟。苏保信还喜欢“没事找事干”,对公司生产的同类产品进行比对检测。
(下转第2版)
新闻推荐
林劲峰董事长向与会者介绍投资理念林劲峰董事长在座谈中论坛现场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投资获得盈利是对他前瞻性眼光的肯定...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