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融融
“他是以文字取暖的作家”,这是市首届文化创意名家工作室领衔人朱斌峰给朋友的印象。作为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2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安徽省文学院第四届签约作家,他在《人民文学》《安徽文学》等刊物发表小说和报告文学,多部作品被《中篇小说选刊》《长江文艺·好小说》《作品与争鸣》选载,荣获国家和省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安徽文学》年度文学小说奖。省作协专门为他在鲁迅文学院举办了作品研讨会。熟悉朱斌峰的人会说,他的作品透露出一种别样的气息,别有一番洞天。
在朱斌峰的写作世界里,有一个叫做和悦洲的地方。那是长江之畔百年古镇大通的一个江心洲。朱斌峰以和悦洲为背景的小说,纪录、想象、还原大通和悦洲的历史和现实,弥漫着水气和诗意,揭示了人生命运感和地域精神的走向。而他的“矿山系列”小说《碉堡成群》《水塔有妖》等,着墨于矿山的历史变迁,写出了铜陵第一代矿工激情燃烧的岁月,也写出了矿工们的艰辛、困惑与希冀,为城市历史变迁留下了时代的印记。
“朱老师的写作风格与铜陵乃至国内的很多作家不同,自成一派。”接触过朱斌峰的文友浩然说,“除了用眼睛看以外,他在用心听这个世界,听自己的心声、听人物的生命、听一方水土的潮动。”
在铜陵,朱斌峰的文友很多。“让更多对文学有兴趣的人拧成一股绳,大家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共同取暖,一起构成铜陵的‘文学地图’。”这是朱斌峰的心声。他以名家工作室为平台,聚拢了一批铜陵文学爱好者,还参与本土文学团体临津文学社活动,和文学同道们以文字的名义聚集,抱团取暖。无论是文化名家工作室举办的“铜繁地带”文学交流活动,还是三五文友的“文章沙龙”,一群同道中人坐而论道,营造了浓浓的文学氛围。“就我熟悉的小说作者而言,孙长江的地下商场,有着城市边缘的欲望喧嚣;钟小华的矿区东街,有着矿山少年的疼痛;何荣芳的古镇顺安,有着岁月流转的世相人情;秦峰的芦村麦地,有着被土地流放式的孤独;方永华的乡村厚土,有着对乡土执拗的情结;余凯的城市物语,有着对烟火生活的触摸……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的文学地理,一起去构筑铜陵‘文学地图’。”朱斌峰说。
文字是温暖的,朱斌峰正跟他的文学同道们阔步前行。
新闻推荐
星报讯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组织教学活动、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本单元;基本教学活动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但长期以来,一些高...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