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出版社日前与伊朗莫瑞甘出版社举行了《朗读者》波斯语版版权签约仪式,至此《朗读者》已经在7个国家以9种不同语言与国际读者见面。昨日,《朗读者》节目制作人、著名主持人董卿接受采访时直言,虽然白发和皱纹都增加了,但借来文学那炉火,点亮自己温暖他人依然让自己觉得无比满足。
节目应运而生
在董卿看来,《朗读者》可以算作逆流而上的节目,“敢于回归到本真的、质朴的、简单的文学世界,让大家重新感受安静的、隽永的情感所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的体验。”
“就像当年有人问乔治·马洛里,英国著名的登山家,你为什么要去爬珠穆朗玛峰?当时他回答了很简单的一句话——因为山在那里。我们怎么能不去做这样一件事情呢?因为文章在那里。文章传播着文明,文章作为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被遗忘了、被忽略了、被抛弃了,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董卿坦言,2016年之前的十年,综艺节目如火如荼,“我也很喜欢那样的节目,但是令人觉得有些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一个文化类的节目能够深入人心。然后《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这样的节目出现了,那年被人们称为中国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元年。”
嘉宾带来启示
除了清华大学的副校长薛其坤,《朗读者》还请了很多科学家,如植物绘画学家曾孝濂、冰川地质学家崔之久、新中国的第一代飞机设计师程不时、几乎将国际上所有的数学大奖都囊获的数学家丘成桐等等,“为什么要请这些科学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能给我们打开一道宽广的大门,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的品质——求真务实,坚韧不拔,以及他们以科学强国、以科学报国的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除了科学家,《朗读者》也在反对声中请来了98岁的许渊冲、97岁的吴孟超,以及那一年89岁的余光中。“大家有顾虑,说这么老的先生,说话都不那么清楚了,而且说的事年轻人爱听吗?跟这个时代都脱节了。之后证明这种论调是很错误的。他们很坎坷的人生,很通达的人生态度,他们在自己专业领域里卓越的成就,谦卑的处事哲学,我们请来这些嘉宾的目的就是这样,给大家一些启示,给大家一些力量。”
从影像到书本
董卿透露,《朗读者》两季节目一共采访过的嘉宾超过了130位,但真正联系过的嘉宾超过500位,朗读的篇章可能100多篇,但是准备的朗读文章超过1000篇。“我长出了不少白头发和皱纹,但还是觉得很值得,能够做这样一件事情。我们构建了一个可以汲取力量和养分的精神家园。”董卿说,时常觉得自己像个农民,弓背弯腰双脚发软,“直起身子看到一片绿油油的秧苗——就是观众有得吃了,是这样的一份心情。”
而说到《朗读者》从影像变为书本,董卿直言感激,“感激人民文学出版社在节目的基础上所做的拓展和创新,也感激未来会手捧我们这本书的所有的读者,因为其实在你们阅读的过程当中,你们也成为了传播者,就像伏尔泰所说——文学就是那炉中火,我们从别人那里借来火,点亮自己再去温暖他人。”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蒋楠楠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8日上午,中科大附一院减重代谢外科的病房迎来一位熟悉的病友。曾是安徽减重“第一胖”的小阳去年底在该院接受了...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