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一项项民生工程开工,一笔笔“真金白银”投入,换来了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为解决前期群众普遍反映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2011年以来,全市学前教育各级财政投入34.1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由2011年的2.1%提升至2018年的8.5%。其中,全市安排学前教育专项资金6.66亿元,资金总量和奖补标准均超过一些经济总量排位在合肥之前的省会城市。截至2019年4月,全市公办幼儿园较2011年增加366所,学位增加6.2万个。
——为打造“书香合肥”,方便市民“悦读”,两年来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2亿多元建设城市阅读空间。
——积极完善基层医疗保障设施。到今年底,以县(市)区、开发区为单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不低于30%,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不低于60%。
——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梳理出5批次64处可实施的拥堵点段及改造措施。其中,第一批次的12处拥堵点将于国庆前改造完成;合肥交警部门在现有道路条件下,充分利用铁骑警力增加路面勤务,充分利用违停抓拍等科技手段增强执法效能,充分利用“礼让斑马线、守法文明行”活动倡导文明交通,市民出行环境也随之得到较为明显的改观。
——合肥天更蓝、水更清。2018年,全市PM10、PM2.5平均浓度下降8.8%、14.3%,连续5年实现“双下降”,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4%、同比提高12.3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省人大代表朱红英表示,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近年来合肥在民生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入,这也是合肥为民服务工作不断取得进步、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她说,发现群众需求、满足群众需求,这样的工作方法贯穿了合肥为民服务工作的始终,有的放矢才能同频共振。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又一次站上领奖台的合肥,看到的却是差距。“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直面问题、承认差距,更要看到差距里所蕴含的方向和潜力:
——向内看,市民对公共服务满意度如何?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度如何?
——向外看,兄弟城市的“高招”合肥学了多少?先发地区的标准合肥差了多大?
对标对表,为合肥提供了学习的样板,开阔了成长的空间。
见贤思齐寻找差距锲而不舍解决问题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合肥已经站在了“十大美好城市”的高起点上,理应定下更高的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审视合肥的民生建设,这种矛盾还比较突出。
在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周良金看来,当前合肥提供的公共资源已经相对丰富,但仍存在资源分布不均衡、优质资源相对紧缺的问题。这其中,表现得较为明显的还是学前教育和医疗问题。
合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合肥的“入园难”问题已很大缓解,但仍需解决“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普惠园办学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对标先发地区,合肥市学前教育的短板在于幼儿园公办率、普惠率仍相对较低。目前,上海市幼儿园公办率在80%以上,合肥市目前仅为32.2%。
解决问题必先分析问题。该负责人说,近年来,随着合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对于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10万多净人口进入合肥,其中以年轻人居多,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尤其是公办幼儿园学位的需求急剧增加。
另一方面,大规模新建幼儿园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用地、建设、教师等都存在一定制约因素,提高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满意度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群众对高质量医疗卫生的需求亦愈来愈多。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的转诊率较高,导致群众生病后还是首选大医院。同时,合肥的优质医疗资源仍相对紧缺,群众的看病难矛盾依然存在。
在这个问题上,合肥的近邻南京市正试着走出一条新路。据介绍,目前南京市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加挂了“社区医院”牌子。让基层卫生机构将丢掉的医疗服务能力重新拾起来,不仅仅是给群众量量血压、测测血糖,实现公卫服务与医疗服务两条腿走路,担起基层首诊的重任,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
合肥能否借鉴南京经验?尚需人才、硬件、科室设置等全方位的提档建设。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仅是硬件条件的赶超还不够,细节服务等“软件”也要对标学习。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杭州市已将芝麻信用引用到服务中,市民在网络平台上“下单”,书籍由图书馆快递送来;看完后可以就近在当地公共图书馆还书,也可以自行出资将其快递送回。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进一步将城市阅读空间与“互联网+”相结合,提升市民的使用体验,是合肥今后努力的方向。
要追上先发地区的脚步,合肥交警也还有不少“绣花功夫”要做。对标上海,交通管理精细化就是合肥的方向。例如上海专门针对手机低头族设置的“发光斑马线”,就体现了交通管理的人性化和精细化;对标杭州,杭州街头随处可见的“不礼让斑马线”电子抓拍系统,合肥目前仅有8部;合肥交警的科技强警之路也还任重道远,“交通超脑”等智能交通设备的规模、功能都有待追赶,各种非现场处罚手段的使用也仍需加强。
百尺竿头再进一步鲜花盛开还要添彩
奔跑着追求目标是一种境界,竭力地挑战极限是一种担当。
将群众的满意度“点满”,就是合肥的目标;努力追赶先发地区,就是合肥的宣言。在这条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合肥的脚步铿锵有力:
——“合肥市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将在2020年得到基本解决!”合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郑重承诺。
2017年,合肥出台《合肥市城区2017~2020年学前教育提升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户籍适龄幼儿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8%以上,城区学前教育常住人口适龄幼儿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到50%,在园幼儿普惠率达到85%的目标。
2018年,合肥又出台《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与其他建筑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造、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原则上举办成公办幼儿园或“公建民营”普惠园的政策。
同时积极挖潜,采用置换、扩建的方式解决城市建成区新增公办幼儿园的难题。
——进一步推进健康合肥建设,积极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市属医院与上海、武汉等地国家大型医疗机构合作共建。同时,合肥市还将大力引入优质医疗资源,培养医疗人才,积极发展智慧医疗,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进一步提高城市阅读空间管理运营服务水平,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把好设计关,把今年30个城市阅读空间打造成更加靓丽的精品工程。与此同时,实行市、县(市)区、街道、社区、运营方五级联动,通过读书会、读书沙龙等方式,创新组织方式、优化开放时段,全面提升城市阅读空间使用率和上座率。
——进一步改善合肥市民的出行环境。根据规划,未来合肥市主城区规划快速路总里程约520公里,快速路网规划指标将与长三角沪宁杭等核心城市相当。为缓解街头停车难问题,目前全市在建公共停车场88处、15571个泊位,按此趋势,今年合肥市公共停车场建成数量将比肩南京、杭州。同时,合肥交警部门也在积极推进“智能交通三期项目”,通过科技手段提高道路资源使用率,进一步提升市民的出行感受。
周良金对记者说,合肥是一座后发型城市,在追赶先发地区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为过去“补课”,另外还要面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这些都是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的“阵痛”。他说,随着合肥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体量的不断增加,在为民服务上的投入也将不断增长,许多问题必将在高质量发展中得到有效破解。
为政之道,以厚民为本。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合肥当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标杆、更有安徽省会城市的担当。经济在发展,城市在成长,要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更多更快更均衡地分享到城市成长的“红利”。当城市壮大富强之梦与人民幸福之梦交织在一起,定能碰撞出伟大的力量、迸发出绚丽的光芒,在时代的画卷上留下最美丽的印记。·本报记者 朱震宇·
新闻推荐
第六届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安徽赛区选拔赛8月26和27日在合肥举办。53名科技辅导员同台竞技,最终4名辅导员胜出,代表安...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