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宝山区域宝山村原是铜陵有色职工家属区,建筑在露天采矿场周边。由于历史原因,这里产生了大量自建房、违建房,环境卫生恶劣。一到雨季,很多住户家中都要漫水受灾,而且臭气熏天。汤慧曾长期和父母住在这里。去年5月,随着棚改的实施,他通过“绿色通道”申请了政府的棚改专项安置保障房;9月份,顺利搬到了新建的铜源馨居小区。从逼仄的危旧房到宽敞明亮的新房,对汤慧来说,生活又上了一个台阶。记者了解到,铜陵自2010年启动以工矿区域为重点的棚户区改造工程,截至目前已累计搬迁拆除棚屋7万户400余万平方米,12万工矿棚户区居民完成“出棚入楼”。铜陵正是安徽省住房保障实践的一个缩影。多年来,从“有的住”到“住得好”,安徽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正逐步迈向更高效、更科学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累计已建360万套保障房
记者从省住建厅了解到,截至2019年7月底,安徽省累计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360.8万套。这其中,保障性住房88.3万套,含公共租赁住房(包括廉租住房)82.9万套、经济适用住房等5.4万套;棚户区改造新开工272.5万套,包括城镇棚户区257.5万套、国有工矿棚户区6万套、林区垦区和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9万套。保障房的建设让257.6万户城镇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其中86.1万户居民享受了住房保障政策、171.5万户棚户区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放眼全国,安徽省住房保障工作多年来一直位居先进行列,多次受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报表扬。2017年,安徽省作为棚改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的省份,受国务院通报表扬激励;2018年,在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安徽省棚改项目管理经验被推荐交流;2018年,国务院将棚改工作表扬激励对象调整为先进省份的省辖市,安徽省阜阳市被作为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表扬激励。
保障体系日益完善高效
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到与公共租赁住房并轨,再到探索共有产权住房;从棚改实物安置到实物与货币补偿相结合……安徽省住房保障发展过程历经好几个阶段,政策、制度随着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创新,百姓居住也由“有的住”到“住得好”。
2008年,安徽省启动廉租房建设,向城镇低保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并向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拓展;2010年,大力推进以公租房为重点的保障房建设,解决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2013年,廉租房纳入公租房政策体系,实行并轨运行。
2013年,安徽省颁布实施了全国首部住房保障地方行政规章《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办法(试行)》,2018年,安徽省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住房保障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加快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居民和新市民住房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
住房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的同时,安徽省住房保障范围也稳步扩大,在对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依申请“应保尽保”的基础上,适当放宽准入条件,保障范围向非本地户籍无房人员拓展。自2015年起,安徽省还将公租房分配入住作为对各市和省直管县政府公租房保障工作的考核指标,纳入市、县工作目标责任书。同时开展保障房分配专项行动,督促各地加快公租房建设进度和竣工交付,加快形成公租房有效供应。截至2019年7月底,安徽省政府投资公租房已累计竣工57.9万套,竣工率99.24%;已累计配租使用56.3万套,配租使用率96.5%。
徐庆朱立琼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胡霞利
新闻推荐
本报讯8月27日下午,区委书记黄卫东赴嘉山路街道调研,实地走访轻工商城、龚大塘鸭林冲城中村,并主持召开调研座谈会。区...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