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慌”是安徽电建一公司机械化大修厂钳工班班长陈斌的口头禅,每天都要说上好几十次。新来的学员嫌他啰嗦,老师傅们却说,这是“定海神针”。
“莫慌,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学员李昊模仿陈班长的声音,这是陈班长每天班前会的“开场白”,雷打不动。
新来乍到摸不到锅灶。老师傅们打趣小李,时间长了,就能咂摸出其中的味道了。这是提醒大家不要急着赶进度,要规范作业,再也不能干返工活了。
“萝卜快了不洗泥。”陈斌说,他担心大家图快,放松要求,造成质量缺陷而返工,欲速则不达。5年前班组大修履带吊在调试时出现漏油现象,为查出漏油附件,将组装好的吊车解体打散才查清是因为一只密封件安装不到位所致。1个茶杯盖大小的密封件,让班组干了近一周的返工活,这是“低级错误”。大家痛下决心,活再紧,也要按部就班地去干。但好了伤疤忘了疼,半个月后“旧病复发”,轴承装配不到位,幸好发现及时,避免了返工。
从那时起,班组在细化质量验收的同时,陈斌每天班前会都要叮嘱:“莫慌,质量第一,一次成优。”
“每次到现场抢修,都会心跳加速。”干了20多年钳工的罗勇说,虽然经历过无数次现场抢修,但直到现在,他还是一踏进施工现场大门,心里就不由得紧张起来。担心不能快速排除故障,拖工程后腿;担心忙中出错,遭人笑话。此时接到陈斌电话,一听到“莫慌”,心里便平静了一些,再听到排查建议,更有了底气和自信。
施工现场机械突发故障“趴窝”,施工区域随即停工,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作业人员没活干,都眼巴巴地等着钳工赶过去抢修。陈斌说,去抢修的师傅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大家都希望他手到病除,现场立即恢复正常作业,但是机械不会说话,不能告诉你,它哪里不舒服,而是要钳工依据故障描述逐项排查。排查需要时间,而有的故障却不能按部就班地去诊断。比如,满载混凝土的搅拌车半路抛锚,你至少要在混凝土凝固前排除故障。稍有耽搁,满罐混凝土“来劲”了,比石头还硬,让你欲哭无泪。再有,塔吊吊装中突发故障,庞大的设备在半空中荡来荡去,极其危险。检修的师傅所要承受的压力,没参加过抢修的人无法理解和体会。
还有,“观战”的人给你添乱。钳工班的老师傅们都经历过被“喝倒彩”。等着机械修好后干活的工友们围观抢修。10分钟找不到故障源,就会嘀咕,技术不行啊!20分钟修不好,就会建议,换个技术好的来修!你“定力”再高,听到这些闲言碎语,都会感到委屈,一分心,乱了阵脚。
这时,对讲机里传来一句熟悉的“莫慌”,就像走散的孩子找到了娘,浮躁的心平静了许多。再听到“我们一起来想办法”,顿时有了信心,有了底气,再棘手的故障最终都能排除。
新闻推荐
艾瑞发布2019中国在线住宿报告 携程系酒店交易额、间夜量均第一
本报讯(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郑茹)近日,国内老牌数据调研公司,成立17年的艾瑞发布《2019中国在线住宿预订行业研究报告》。报告...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