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全规划编制机制,确保规划能用管用好用
1、严格确定规划编制单位。一要实地考察规划编制单位的软、硬实力,强化形式审查。二要举行规划编制单位专家面试会,就有关规划的工作机制落实情况进行质询。三要设置规划编制的数量门槛,确保规划质量。
2、推行规划终身负责制。一要实行规划编制单位责任追究制。规划期内,编制单位要对规划质量负责,如果规划出现失误,要追究其法律责任。二要建立论证专家负责制,确保论证意见精准。三要建立审查、审批责任追究制,确保审查质量合格,审批程序合法。
3、建立协调机制。一是市与市之间、县与县之间、乡镇之间要达成相应的空间协同规划约定,包括边界生态红线和跨界交通通道的衔接,以及基础设施空间共享等约定。二要做好规划区域内的“三区”协调和产业协调,确保“一张图”规划落地。
二、立足自然资源禀赋,确保“三线”精准落地
1、生态红线划定既要保障生态安全,亦要为乡村发展留有空间。皖南和皖西山区,应腾出适当空间用于乡村发展,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皖北和江淮之间,生态红线要应划尽划,以推进生态均衡建设。
2、据实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皖南和皖西山区,要应划尽划;皖北和江淮地区,要为乡村产业振兴留有空间。
3、多管齐下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要避开生态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依据节约集约用地评价确定的城镇开发规模,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
三、下移建设用地指标,确保乡村平衡发展
1、紧缩城镇地根。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划定后,要采取紧缩地根的做法,倒逼城镇发展走内涵挖潜之路。
2、下移建设用地指标。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切出一定比例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到乡村,确保乡村平衡发展有载体。
四、应编尽编村庄规划,确保乡村充分发展
1、延伸村庄规划编制内涵。要精准定位用地功能,通盘考虑农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确保乡村振兴有项目,下移建设用地指标能落地,充分发展有抓手。
2、优化乡村空间布局。要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引导乡村地区有序发展,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不同类型,提出村庄分类发展、分步推进的原则和要求。
3、盘活闲置农房。利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盘活闲置农房,补齐乡村振兴用地不足的短板。要结合当地实际,构建差别化的盘活模式,如“变农房为民宿”“变农房为景房”“变农房为出租房”等。
新闻推荐
8件提案,20部门承办——9月5日,省委书记领衔督办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召开。去年,省委书记领衔督办重点提案,实现了安徽政协工...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