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安徽 合肥市 芜湖市 蚌埠市 淮南市 马鞍山市 淮北市 铜陵市 安庆市 黄山市 阜阳市 宿州市 滁州市 六安市 宣城市 池州市 亳州市
地方网 > 安徽 > 今日安徽 > 正文

长期护理险:坚守保险初心 回归保障本源 建信人寿安徽分公司总经理 曾翔

来源:安徽商报 2019-12-11 00:48   https://www.yybnet.net/

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面对我国规模庞大且持续增加的老年人群体,如何高质量高效率地妥善解决老年人的健康养老和日常护理事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 被称为社保“第六险”的长期护理险的推行已是必然趋势。长护险的根本是进一步健全更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职能定位上充分体现统一性、普惠性的特征。由于多种因素制约,我国的长护险推进正在经历一个量力而行和循序渐进的探索实践过程。坚守保险初心,回归保障本源是长护险改革发展的基石。

一、长期护理险发展探索综述

在国外, 老年长期护理险经过长期发展, 为保障老年人群的护理需求做出了巨大贡献,并有成熟的管理经验。然而我国护理险起步较晚,2016年,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人社厅发〔2016〕80号,就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给出相关指导意见,明确具体任务,指导思想,具体举措等,探索出适合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范围、参保缴费、待遇支付、护理需求认定和等级评定等标准体系和管理办法等方面,并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形成符合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文件还要求在吉林省长春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上海市、河北省承德市、江苏省苏州市等多地周密部署,开展试点。此次文件从之前的地方试点上升到国家层面,这是养老服务业的重大突破。

截至2017年底,护理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参保人数超过4400万,当年受益7.5万余人,基金支付比例达到70%以上,人均支付7600多元,制度保障功效初步显现。截至2019年6月底,15个试点城市和2个重点联系省的参保人数达8854万人,享受待遇人数42.6万,年人均基金支付9200多元。

各试点地区还充分发挥制度资源配置平台和购买服务杠杆等作用,支持养老业等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劳动供给侧改革。据不完全统计,制度试点以来,直接拉动就业4万多人,引入社会资本70多亿元。

二、长期护理险发展遇到的瓶颈

长护险试点三年来,各地积极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长护险制度基本框架,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但同时面临着诸多待解难题。

一是制度层面缺失。没有制定统一的制度框架,各地试点的筹资渠道有所不同,致保障范围、受益规模、待遇形式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甚至评定失智失能的标准也不尽一致。虽然百花齐放春满园,但制度的差异化不利于长期护理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护理给付压力。一个险种的长远发展,离不开缴费来源的合理与可持续。《2018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2018年底,全国基本医保基金总支出178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6%,试点过程中医保基金承担的压力逐年加大。长期护理险中医保基金占比较高,个人缴费占比较低,是长期护理险试点过程中凸显的问题,人社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专家指出,我国推荐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时应强调个人责任,"不仅个人必须缴费,而且必须占一定比例,个人支付比例不应低于20%"。对于个人承担的部分,城镇劳动者可以从自身工资收入中扣除,但是如果农村的话,农民是否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付,都是制约护理险发展的客观问题。

三是护理险配套不足。长期护理保险和医疗保险一样,不仅涉及钱的问题,还涉及护理机构、服务标准、人员培训、等配套体系建设。当前不同护理机构的收费、服务等配套存在较大差异, “医”与“养”的资源衔接不足,护理相关服务形式单一,服务内容趋同,护理人手不够、技术不专业等问题不容忽视。

三、长期护理险顶层设计思索

试点的星星之火已经点燃,要想打破发展瓶颈,建立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势在必行。应尽快构筑长期护理险的顶层设计,建立起机制健全、配套完善、稳定高效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一是当前筹资渠道主要以当地医保基金划拨和财政补贴为主。随着养老需求和护理层次逐渐升级,有可能导致长护险运营资金不可续,未来长护险筹资渠道还要进一步拓展。

二是针对失能等级鉴定标准不统一,应尽快建立起统一的失能评估标准和照护标准。在我国,老年护理险的鉴定和护理内容由经营主体和老年护理服务提供主体共同设计确定更为合理。之所以这样,其一可避免经营主体逃避责任,有意减少老年护理服务的支出;其二也规避服务提供主体为获得高效益而为护理对象提供非必需服务,浪费护理资源的风险。

三是长护险的落脚点是能够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基本医疗护理服务的群体,成熟的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体系至关重要。长护险的有效落地,须以人为本,要建立一支数量足够、专业强大的养老护理队伍,培育专业医养机构,提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四、长期护理险发展的路径选择

长期护理保险具有社会保险的基本属性,尊重并回归保险保障本源,切实解决护理险发展在人才队伍、专业能力、筹资费用等方面的短板,快速形成相对完善的服务体系,才能有力保障护理险长期良性发展。

1、人才培养,健全长期护理险服务体系。

配套出台相关的法律以及与此相匹配的单项条例与法规的同时,加以提供对老年护理保险经营机构、护理服务提供机构以及用人单位的政策支撑和扶持,培育专业医养机构,做好对接供给和服务,强化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精通医学知识的复合型核保赔保人员以及精算人员的培养,加快推进老年护理险服务体系的完善,继而保障我国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和老年护理保险市场的规范运行。

2、政策引导,建立稳定可持续筹资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平衡当前与长远,考虑需要与可能,兼顾效率与公平,建立长效稳定筹资机制,通过优惠政策的积极引导,鼓励老年护理保险的各个参与者能够积极支持护理险的发展。例如国家可通过减免护理险经营机构保费收入营业税,企业购买护理险的保费作为经营费用税前列支,个人缴纳部分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等优惠政策缓解费用压力。此外,政府也可以通过建立老年护理服务准入政策,利用政策引导社会非营利性组织、民间资金等社会各方资金投入到老年护理服务的行业中来,拓宽长护险筹资渠道。

3、互助共济,探索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探索推进过程中,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心认同和支持帮助。在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保险制度总体框架同时,注重制度创新, 借助各方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等的有益补充,解决不同层面护理需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效益;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优质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长期护理保障需求,让商业保险成为长护险一个重要支持力量。

4、行稳致远,规范完善运行体制和监管标准。

相对于其他险种,长期护理保险对风险管理的要求更高,需要有完善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标准作为支撑。通过建立稳健、统一的行业标准,完善监管体系和监管标准,规范和管理长期护理保险的运行机制,有利于更好地保障投保人权益,明晰对核心指标和重要条款的法定标准,可以有效降低长期护理保险产品自身的风险,提高产品的保障属性、回归保险保障本源,同时有利于监管部门更全面地规范市场运行,在发现风险、化解风险和处置风险时能够做到有法可循、有法可依。

新闻推荐

“奇瑞杯”首届安徽省质量创新技能大赛在芜举办

本报讯(记者赵丹丹)12月7日,“奇瑞杯”首届安徽省质量创新技能大赛在芜湖落下帷幕。奇瑞汽车、铜陵有色、马钢集团、省产品...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长期护理险:坚守保险初心 回归保障本源 建信人寿安徽分公司总经理 曾翔)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