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创新馆
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
中国科技大学
合柴1972
文/叶辛
随着喧声不绝的人潮步进合柴1972园区,我看到了在全国独树一帜的家电故事馆。无论是蹦蹦跳跳的小孩,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都对展现在他们面前的那些带着岁月踪迹的家电指指点点,老人们在回顾第一台空调买进家时的往事吧,青少年们看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名牌收音机式样时一脸的欣喜吧……同行的文人告诉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园区开张,每一天涌到这里来的合肥人,都比今天还要多!
……
我的目光从每一个展馆的后景,寻觅着当年老厂房的踪迹,斑驳的墙壁,墙上挂着的出勤率记录本,半个世纪前使用过的茶杯、热水瓶、电风扇、凳子……所有的老物件,在新的艺术创意的背景上,让人联想到岁月的沧桑和往事的依稀。
窗外的大草坪,走廊里的美术作品,厂房的天花板,转弯处的一个雕塑,又能给人以会心地一笑。
哦,站在“合柴1972文创园”里,我想到贵州遵义城里的“三线建设”纪念馆;想到了捷克的古城克鲁姆罗夫,在上世纪80年代,克鲁姆罗夫还是一个街道上充满肮脏难闻气味的小城,烟囱里冒着黑烟,路上丢弃着废纸、塑料袋,半天也没人走过,给人的感觉是死气沉沉,而经过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逐渐修整、打造、挖掘,克鲁姆罗夫成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成了捷克共和国吸引游客最多的古城之一,相信“合柴1972”经过更加精细和有创意的打磨塑造,一定也能成为合肥崭新的文化地标,成为长三角城市群里富有特色的文化园。
合肥嬗变
文/九枚玉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历史人文积淀深厚的合肥,现在以科研创新作为自己的品牌和方向,这是一次非凡的嬗变,表达城市管理者大气磅礴的格局。
……
现在的合肥,是生机勃勃的少年,奔腾着创造力和生命力,御风而行,振翅高飞。
常常有人戏谑合肥是霸都,如此低调内敛的城市,谈何霸气呢?在安徽创新馆、科大讯飞和中国声谷参观,我终于找到答案。众多“全球之首”“世界之最”的介绍,眼花缭乱的同时,也加深我对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认知。原来这些,就是霸都称霸的底气。我们无须张扬,我们只要尊重事实就可以了。
同行的网络作家大多都是文科生,物理知识储备相当有限,大家在慨叹合肥进步的同时,也连连发出“理科生统治地球”的叹息。
那我们文科生负责记录就好。
记录下这个非凡的时代,以及我们城市每一次的改变与进步。
多年以前的那个冬天
文/潘小平
金秋十月,秋意深浓,秋光老熟。2019年10月21日至22日,陪同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以及来自于全国各地的网络大咖们,参加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举行的网络作家看合肥活动,先后参观了中国声谷、科大讯飞、安徽创新馆、中国科大校园和中国科大校史馆等合肥科技创新的亮点热点,一路上,叶辛主席侃侃而论,谈笑风生。中国科大校园里的银杏树,已经彻底金黄了,枫树也红了叶子,映衬着蓝天白云。说起合肥因为这所大学而名扬天下,众人都非常感慨,这让我想起了多年以前的那个冬天,想起这座城市与这所大学最初的缘分。
……1970年1月底,外迁校址最终改在了省城合肥,以合肥师范学院和安徽银行干校的校舍作为落脚点。
……
在我国现代教育史和科学史上,中国科技大学南迁,绝对是一个重大事件。
而对于合肥这座城市来说,它则是一个机遇,其影响不是百年,而是千年。
……
感谢多年以前的那个冬天,中国科大选择了合肥。
不、不、不!还不能这样说,是的,中国科大选择了合肥,但合肥也选择了中国科大,如一首歌里所唱:我选择了你,你选择了我,这是我们的选择。
因为多年以前的那个冬天,我们的命运从此改变。
住大湖之滨 守科技创新
文/秦明
这是我生活的土地,也是我熟悉的土地,更是我热爱的土地。说起合肥的好,我可以口若悬河说上半天。所以,合肥可以登上“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榜单,也就不足为奇了。也正是因为幸福感爆棚,我才会经常在外出办案的时候有感而发:“××没有合肥好,鉴定完毕。”
合肥是安徽的省会,而徽学是国学三大地方学科之一,徽文化源远流长。不过,合肥并没有沉浸于昔日的荣光。现代的新合肥,打出了“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城市招牌。“大湖名城”是合肥人对优质自然环境的追求,“创新高地”是合肥人对智能科技生活的向往。与其说是招牌,不如说是风向标。合肥人继往开来,向新的目标奋进。
作为一个合肥人,是环保合肥、绿色合肥的受益者,自然不用多说。但是作为一个普通市民,对合肥的创新之举却不甚了解。这一次“网络作家合肥行”的活动,算是一次补缺补差,让我这个合肥人更加全面、立体地了解了自己的城市。在“中国声谷”“科大讯飞”等高科技创新高地里,我体会到了那种陌生却又熟悉的感觉。
新闻推荐
2019年,是安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开局之年。昨日,2020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对2019年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工作进...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