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出台《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
让公益性岗位更好地发挥“救急托底”功效
本报消息 据安徽日报报道,近日,《安徽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出台,旨在进一步加强安徽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兜牢就业困难人群就业底线。
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是健全就业援助制度的重要措施。公益性岗位“托底线,救急难”,能够有效促进就业困难人群就业。近年来,安徽省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和财政投入,不断拓宽公益性岗位设置领域。如社区保安、保洁、保绿、停车看管等大批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不仅缓解了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还在提升社区服务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次安徽省新设立乡村公益性岗位,拓宽了公益性岗位开发渠道。笔者注意到,乡村公益性岗位主要包括农村保洁、治安、护路、管水等公共服务类岗位。设置这样的岗位,对帮助一些“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者就业,具有重要的作用。贫困劳动者可以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实现自主脱贫,并兼顾家庭照料家人。不仅如此,通过一批乡村公益性岗位的设置,农村能更好地维护当地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活环境。
从《办法》明确的“公益性岗位”类别可以看出,公益性岗位涉及领域越来越广,不仅包括传统的非营利性基层公共服务类、公共管理类岗位等,还包括劳务派遣企业等托底性安置岗位。各级人社、财政部门应大力推行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服务,通过公开招标、委托等方式,购买劳务派遣企业、家庭服务业企业、物业管理服务企业等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托底性安置。
公益性岗位是利民惠民的好政策,应当为广大困难群众谋福祉,避免福利化倾向,避免“吃空饷”现象。因此,要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管理机制,科学控制岗位规模,适时调整安置对象范围。此次《办法》就对补贴期满人员退出机制进行了完善,并建立公益性岗位实名制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公益性岗位相关补贴资金监管,对安置非就业困难人员、虚报冒领骗取补贴等违法违规情形,及时纠正查处。通过进一步规范管理,让公益性岗位更好地发挥“救急托底”的功效。
(田婷)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以赵正永、张坚案以及去年以来安徽省检察系统查处的郭建军、殷坤洋、陈冬等典型案件为镜鉴,在全省检察机关开展为期...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