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安徽省疫情得到进一步控制,疫情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将会有所缓解,同时也会促使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一些新变化:一是促进生产业态、生活方式朝着智能化、线上化的方向发展;二是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三是加速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
因此,在当前疫情防控攻坚阶段,确保经济健康平稳度过疫情期,可考虑从以下方面综合施策,保障安徽省经济平稳发展。
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鼓励企业创新生产运营模式,技术上积极引进自动化、无人化、数字信息化等新技术,生产上采取轮班制,降低工作场所人员密度,确保生产经营有序开展。支持大中型批发市场、商超、便利店和生活必需品相关生产及配送企业复工,其人员疫情防控、生活物资保障、货源供应等纳入地方应对疫情保供范围。适当下调用电用水用气价格结算,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减少损失。
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保护产业生态、保护产业链和供应链、保护中小企业,才能渡过难关。一是在已有的延长申报纳税期限基础上,对受疫情影响办理申报仍有困难的纳税人,可申请进一步延期。疫情严重地区,对缴纳车辆购置税等按次申报纳税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因疫情原因不能按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的,可以延期办理。对因疫情导致发生重大损失,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相关部门要及时核准其延期缴纳税款或免税申请,积极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二是切实贯彻落实好国家现行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对旅游、住宿、餐饮、会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教育培训、影视剧院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视情减免半年税赋或延长结转年限,对其他企业减免3个月赋税。
强化重点项目建设。迅速制定稳定经济运行的政策,加快供给侧改革,出台有力措施推进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提前谋划对投资拉动作用明显的项目土地、能耗、资金等要素,实行重点项目复工、开工台账管理,明确时间节点、推进措施和责任主体。将建设单位人员疫情防控、生活物资保障、施工物资供应等工作纳入地方保供范围,切实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相关的道路运输、市政配套、水电接入、资金落实等问题。此外,全面推行网上审批。
支持企业用人稳岗。监测分析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情况,鼓励就近就地就业。及时发布用工信息,推行网上简化办理服务,满足企业阶段性用工需求。提高复工申请批复、复工培训、疫情防控、人员梳理等细节管控效率。对于延长假期及推迟开工期间,企业支付员工的带薪休假工资和社保缴费,可以考虑以财政补贴的方式定向精准地对企业给予支持,减轻企业运营负担。对疫情防控期间开工生产、配送防控物资的企业,符合条件的可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疫情期间,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标准化厂房的中小微企业,可考虑适当减免月租金和物业费用。鼓励各银行机构对受疫情影响还款确有困难的中小微企业,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完善续贷政策安排、延长还款期限等方式给予支持。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旅游、住宿、餐饮、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行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给予信贷支持。
加强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实现各地云计算中心、大数据系统的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建立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和第三方安全评估与监测机制,为智慧城市建设安全提供保障。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重构与整合产业链条,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智慧产业集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基础,推动新技术在医疗、教育、养老、居住等社会治理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大力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民生。
新闻推荐
日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举报线索在徽商三川物流园区内查获一起利用物流配货渠道转运销售假冒侵权白酒案件。该...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