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坪:“鱼渔双授”的产业化扶贫新路径
通讯员 马艳 黄莉
时值初春,走进镇坪县华坪镇三坝村,来到村民唐德明的家里,三层的小洋房里,根雕林立,用餐的餐桌和凳子、喝茶用的茶几……都是用树根就着形状塑造出来的,栩栩如生。走进后院,小小的院子布置得格外风雅。喷泉中心立着别具一格的雕塑,小院旁边是一个花房,里面的盆栽、根雕数不胜数。“刚开始也只是爱好而已,最后发现我自从搞了这些玩意之后,竟能卖出去,而且价钱还很高。从此之后,我再也不种地了,靠这些根雕和盆栽,我一年的收入都是10万以上呢!有几亩地全部都租给大户发展食用菌产业了!”唐德明眉飞色舞地说道。
走进林下黄连种植示范基地,数十村民正在大棚里管护着黄连幼苗,忙的不可开交。与他们攀谈之后得知,他们都是附近的村民,各自将自己家零星的几块地租给黄连种植大户,一年不但能得到一笔不菲的租金,还能在种植示范基地打工,一年能挣2万元左右。
正在忙着管护幼苗的李正松告诉我们:“***搞得好,为村上引来了企业,这样对我们来说是一举两得。这么点地一年也就收点苞谷、洋芋,现在租给黄连种植大户种黄连,不但有租金,我们还在家门口挣了钱,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多好的事情啊!”
镇坪在深入研判全县实情的基础上,决定全力实施“一村一企一基地,一户一法一产业”扶贫工作模式。全县扶贫示范村至少有一个企业进驻或覆盖,建设一个能带动全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产业基地和专业合作社。在企业和基地的带动下,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意愿,因户施策,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产业增收项目和扶持措施。对有自主发展能力,有产业发展基础但缺少发展资金的贫困户,采取产业贷款贴息、直接补助等措施进行奖励扶持;对有发展意愿,缺少资金和技术的贫困户,鼓励他们与园区合作,签订协议,政府适当给予奖励扶持;对无资金、无技术、缺智力的贫困户,通过土地、林地入股,政府出资入股企业和园区等方式,与园区签订协议,直接分红,并优先考虑在企业和园区务工。
在钟宝镇的关庙村,平整的土地上,只见十几个人正忙着搭建蔬菜大棚,边忙活边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虽然我们把地租给了种植大户,但是我们也在这打工挣钱,尽快把大棚盖起,一些蔬菜都要下种了,可不能耽误!”
如今,在镇坪县的各个镇,产业扶贫风生水起,着力推行着规模化、集中化的产业发展模式,让农民在家门口挣到了钱。而农民也从“散兵游勇”逐步变成了 “正规军”,不仅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和推广、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还让老百姓的腰包实实在在鼓了起来,逐步走在了小康的路上。
双乳镇脱贫攻坚拔“穷根”
通讯员 王建华 王文艺 沈妍
双乳镇位于汉阴县以东19公里处,两山夹一川,山大人稀。全镇现有贫困户761户,2019人,其中,因病致贫138户,因学致贫155户,准备实现搬迁215户,准备实施产业扶贫430户。脱贫攻坚重点是搬迁,难点是产业,突破口是增收,双乳镇采用“五四三”脱贫工作方案,即:“把握五个精准”(脱贫对象核实精准、致贫原因分析精准、脱贫措施制定精准、扶贫政策运用精准、贫困户收支记录精准),“做细四个方案”(细化产业扶持方案、教育培训方案、搬迁改造方案、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建实三本台账”(干部帮扶责任台账、贫困户脱贫措施台账、贫困户全年收支台账),以实现全镇在2016年全面脱贫。
企业帮扶合作共赢
江河村位于双乳镇以北,2015年由原江河村和安林村合并为江河村,全村贫困户277户、709人,几乎占全村总人口的50%。
由于江河村山大人稀,很多土地因无人耕种而荒废,村三委在充分调研征求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采用滚动式扶贫方式,通过召开群众会,确立100户贫困户组成贫困产业发展合作社,争取扶贫资金80余万元,对村内基础设施、村内道路进行全面改造。
引进安康硒谷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种植大球盖菇,一次性注入资金50万元,帮扶3年,优先流转贫困户土地,优先使用贫困户劳工,每户5000元扶贫资金年底分红。安康硒谷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维兵说:“我们公司主要给他们指导技术,然后回收产品,然后帮他们脱贫,他们一年分红带劳务收入,最高的能拿到七、八千块钱。3年合同期满向合作社归还50万元本金,市场风险由企业承担。”经初步测算,入社贫困户除每年分红500元外,土地流转收入户均能拿到350元,劳务收入户均能拿到每年2000元。3年为贫困户增加收入70余万元。
能人返乡共同致富
近年来,双乳镇大力支持外出务工能人带回资本返乡创业,鼓励他们立足农业产业,发展合作组织,回报家乡父老,共同走出一条致富路。
新塘村五组村民张开宁,50多岁回乡创业,在镇村的大力扶持下,当年栽培香菇7万袋,并获得成功,带动周围20多户贫困户就业,实现了企业增效、农业增收。
南窑村返乡青年邹国洋瞅准了畜牧养殖产业,投资40余万元创办家庭农场,带动周边群众成立东风农林牧专业合作社。在未来5年,合作社将带动100户贫困户入社,每户养5至10只羊、两三头牛,用农户加合作社的模式,带动大家致富。
镇村联动带领群众脱贫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为了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双乳镇突出重点,上下联动,***。通过开展镇村干部包村包户的方式进行扶贫,该镇将镇村干部都包村包户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镇村干部在已经进村入户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各家各户以及各村的脱贫攻坚计划,重点从特色产业、转移就业、教育发展、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保障兜底这六大脱贫工程方面重点实施,确保该镇在2016年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汉滨区地税局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积极为包抓村办实事、解难事。3月18日,该局筹措资金为汉滨区大河镇伍河村购买办公自动化设备一套,并及时送到村委会,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 陈荣斌 摄
月星村修通致富路
通讯员 陈学红
月星村是岚皋县石门镇的贫困村,庙湾(月星村二组)是该村最偏远的地方,也是整个村发展烤烟产业的集中地方。
2014年,市安监局开始包挂该村,为了促进该村的发展,市安监局与镇村干部多次发动群众发展烤烟产业。感兴趣的人很多,可考虑到烟炉与烟地路途遥远,路不通,靠人力背、驮湿烟叶成本价太高等现实情况,农户的积极性逐步锐减。
要致富,先修路。镇村干部立即着手协商修路的相关事宜,做好协调工作。2016年3月,一向安静的庙湾迎来了“轰轰……”的挖掘机声。随后,2公里的致富路初现端倪,百亩烤烟生产基地在蜿蜒的道路中显得格外喜人。
庙湾组长邱仁平说:“月星村是贫困村,庙湾是贫困组,没什么其他产业发展,只能发展烤烟和畜牧。这条路修通了,给我们这组带来了种烤烟的积极性,少了人力劳力,收入自然增加了。”村支书张永学说:“100亩的烤烟,5个烤烟炉子都集中在庙湾,路修好了,人均增收可达2570元。”这不仅给贫困户带来了希望,更是给农户带来了信心和勇气。
据悉,市安监局从2014年驻村帮扶该村以来,先后投资了200余万元用来修复公路、修建饮水工程、建立千户安置点、架便民桥等,同时市安监局对所包挂的12户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达3.6元,并下派专职人员驻村结对帮扶,助推该村在2016年的时间里顺利脱贫。
新闻推荐
●岚皋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近日编纂的先进典型人物汇编书籍《岚皋群英荟》正式出版,共收录了岚皋县从2013年到2016年68名先进典型人物事例。它们的主要类型为:“中国好人候选人”“陕西好人”“陕...
汉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