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卜婷
夏末的午后,火辣辣的太阳晒在这个小山村里,田间金灿灿的稻谷尽情吮吸着阳光。在安康富强乡青木沟村,破旧的土坯房子前晒着扎好的玉米棒子。整个暑假,羞涩文静的15岁女孩组洒和爷爷奶奶呆在这里。
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组洒从小和年近八旬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平时靠几亩山坡地养家糊口,到处裂缝的土坯老房子已有百年历史,屋内墙壁焦黑,除了两张板凳搭成的床铺和一张小方桌,再没有其他家具。所有的衣服和杂物用绳子挂在墙上,堂屋里是为爷爷奶奶准备的两副寿棺,加上门边一头瘦弱的老耕牛,便是这个贫苦家庭所有的家当。
爷爷奶奶年龄已大,除了趴在床边学习,其余的时间组洒用来照顾两位老人的生活,洗衣、做饭、去地里挖野菜、干农活,全压在了这个15岁女孩稚嫩的肩膀上,因为贫苦和家里强壮劳动力不足,粮食有时候不够吃,面缸里的小麦面粉也是发青发黑的。晚上入睡的时候,在这个穷苦的家里,长腿的墨蚊像直升飞机,头顶有老鼠打架,被窝里有虱子乱蹦。
乡村里家家户户相隔很远,在漫长的暑假生活里,她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暑期作业,唯一的好伙伴就是家里的老耕牛,时常在黄昏过后的乡村小路的田头,她一边放牛,一边对老牛倾诉衷肠。
没有小伙伴的陪伴,没有时间玩耍,爷爷奶奶无法交给她更多的东西,因为接触的人少,在小组洒的心里,最敬佩的便是她的老师,这个光辉的职业令她羡慕不已,她说:“我最大的心愿是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将来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她的脸上充满了对大山外边世界的向往,她也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好好学习是走出大山实现愿望的唯一途径。生活虽然困苦,让人欣慰的是,她心中依然充满对未来的希望,未被泯灭……(E)②
新闻推荐
农历甲午年腊月初一是母亲刘祚兴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很想为母亲写点什么。写点什么好,我想到了两个字:境界。和众多的母亲一样,生于农家,长于农家,从小学会洗衣做饭,还有一点受...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